危言耸听! 给《阴谋》论差评
——还锂电池行业一个公道
2015年11月17日真闻网发表一篇名为《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下称《一个阴谋》)的文章。此文一出顿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软件转载传播。截止本文发文日,原网页显示该文的点击量达到177.51万人次,在评论区存在极度恐慌的言论。如下是部分网友的评论:
不明真相的网友读完《一个阴谋》后恐慌程度可想而知,随后锂电行业人士对该文进行各种讨论。针对《一个阴谋》中若干耸人听闻的言论,知行者(微信公众号:知行者IPR)作为知识产权新媒体平台,一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数据分析,知行者小编基于知行者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数据库[1],从专利分析的角度,针对《一个阴谋》中提到的专利分布、我国锂电技术路线、锂电池安全性、旧锂电池的回收等问题进行解析,深入剖析《一个阴谋》一文,从知识产权视角来论证其是否危言耸听。
《一个阴谋》的中心论点是我国锂电池产业是个阴谋,具体来说是我国通过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合作项目给日本、美国输送巨额利益,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知行者小编较为关心和了解。《一个阴谋》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言论主要有三点,如:一、锂电池几百项的知识产权国际专利都是日本和美国的;二、我国锂电池技术路线完全失败了;三、锂电池具有(过充过放等造成易燃易爆、电池回收困难造成环境污染等)极大的危险性。且不说《一个阴谋》的论点是否成立,对于其言论,知行者小编将从知识产权视角通过对相关专利进行分析以探其虚实。
首先,关于锂电池的专利分布情况。知行者小编用知行者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从2003年至今与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电解液、正极材料相关的专利有27841和26753件,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均达到20%以上,而不是《一个阴谋》所说的只有几百项且都在日本和美国。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 有关电解液的国际专利中国企业申请数量和占比
图2 有关正极材料的国际专利中国企业申请数量和占比
其次,关于中国锂电池技术路线的问题。如下表格所示:近十年间,我国锂电池技术越来越成熟。在电池充满电时总容量、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总功率、电池组寿命几项指标具有显著提升;而电池成本则在不断减少。
表1 我国锂电池技术大致的技术路线
由上表可见,未来锂电池的总体技术路线是要使电池成本下降,使电池充满电时候总容量、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总功率、电池组寿命都要上升(如下图)。并且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如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技术领域要有突破。
图3 未来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图表
再次,关于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一个阴谋》中将锂电池说得比洪水猛兽还恐怖:如不正常使用可能导致电池短路或报废,甚至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可能是该文的作者在发文前并未了解锂电池投入使用要经过的测试及与锂电池安全性有关的技术,故有此臆想的恐慌。众所周知,电池在投入使用前都是经历穿刺、碰撞、高温、低温等多方面测试,均没有问题后方能投产。同时BMS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完全能够在电池充满电后自动停止充电,并控制电池的输出功率。
在这里,知行者小编有必要普及一下电池管理系统(BMS)知识,所谓BMS技术,即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过充保护(OVP)、过放保护(UVP)、过温保护(OTP)、过流保护(OCP)等功能。知行者小编通过知行者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国内电池行业对BMS技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并且逐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特别近几年增长的尤为迅速(如下图):
图4 我国BMS专利公开量变化情况
国际上对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我国也采用该标准。一只合格的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应该满足以下六个条件:1、短路和充电均不引起起火或爆炸;2、热箱试验:不起火,不爆炸(150℃恒温10min);4、针刺:不爆炸(用Φ3mm钉穿透电池);5、平板冲击:不起火,不爆炸;(10kg重物自1米高处砸向电池);6、焚烧:不爆炸(煤气火焰烧考电池)。
《一个阴谋》中说的危险性主要来源于锂电池的过充过放、高低温不适宜。对过充过放的问题国内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研究,知行者小编通过专利数据检索和分析,发现我国近五年公开的有效的充放电保护专利逐年递增(如下图)。这也说明国内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的重视,这其中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均积极参与,如华为、比亚迪、国家电网和德赛等。
图5 最近五年每年公开的有效的充放电保护专利
事实上,由于线路故障、燃油泄漏、机械摩擦等原因,传统燃油汽车的自燃等安全事故还是不少的,仅最近一年燃油汽车就发生了至少十几起的自燃事故。而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事故还是比较少的,近一年也就发生几起。虽然我们不能说锂电池绝对安全,但是作为一个处于风口浪尖的新兴产业,成为众矢之也在所难免。
最后,关于旧锂电池回收问题。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废旧电池的处理涉及安全、环保,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动力电池回收同样受到我国电池行业的重视,以下为知行者小编整理的我国自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时间里关于锂电池回收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
可见我国关于锂电池回收的专利数量在逐年递增,这也说明我国锂电池行业对回收的重视。其中主要的回收技术包括干法回收技术、湿法回收技术和生物回收技术等。除了技术上受到国内锂电池行业的重视外,政府也对锂电池的回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2]。
除此之外,“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技术系统,实现各类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是“十三五”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目标。2014年习近平主席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的使用,国内锂离子电池专家们也进行了非常严格、周密的电池安全设计,以达到电池安全考核指标,而工信部于2015年9月7日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也为我国锂电池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保障。
《一个阴谋》在没有经过实际考量、论证的情况下,对我国锂电行业指手画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个阴谋》这样的言论着实不该出现。如果从购物评分标准来看《一个阴谋》这篇文章的话,知行者小编给差评,不知宽宏大度的读者们,你们会给多少分呢?
作者:知行者专利分析师
知行者简介:知行者是专注于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分析的知识产权新媒体平台。目前知行者拥有自身的网站平台并建有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题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全球63万多件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技术信息,具有范围广,数据全,更新快等特点),平台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方案,使知识产权发挥其无形资产最大价值。
更多资讯请关注(知行者IPR)
[1]该数据库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中心专利数据,江苏审协审查员技术分类。
[2] 详见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BugattiVeyron中国市场登记命名为布加迪·威航,即布加迪威龙世界顶级超跑车的典范,最普通款型的中国市场价也要2500万元,高性能版本的售3...[详细]
3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公布2015年报,至此,五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业绩已经全部出炉,各家银行利润增速全面下滑,不良贷款则持续攀升2...[详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4月12日~17日在华盛顿举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1:15举行了G20集团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发布...[详细]
获悉,华新已分4批对120吨废弃日化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自3月24日利用水泥窑为某国际知名日化企业销毁废弃日化品项目启动以来,华新已4...[详细]
中研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研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755-23619058 邮箱:jsb@chinairn.com
2016-4-16
2016-4-16
2016-4-16
201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