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中国债券市场深得国际市场投资者认可 连续25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 2021年1月10日 HouChunLu来源:互联网 1104 71
  • 繁体

2020年是外资流入“大年”。特别是二季度以后,中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复苏“一枝独秀”,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避风港”地位凸显。无论是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还是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之后,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脚步几乎没有停下。

2020年是外资流入“大年”。特别是二季度以后,中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复苏“一枝独秀”,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避风港”地位凸显。无论是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还是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之后,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脚步几乎没有停下。

近年来,在负利率席卷欧洲、美债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中国债券收益颇为诱人。特别是在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海外多国实施了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延续至今,而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率先复苏,导致中外利差进一步走阔。

相较于2019年,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也让中国债券“避险”属性凸显。2020年1月至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下跌,但外资加仓势头并未停止;6月后,由于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叠加美元转弱,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外资增持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逐渐得到国际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2020年12月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12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8848.44203亿元,同比上涨53.70%。由此,境外机构投资者2020年12月增持1185.08亿元人民币债券,这也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5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2020年1月至11月,以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两个口径合计,外资净增持人民币债券9038亿元。综合中央结算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2020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资金量已超过万亿元。

另外,根据债券通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债券通2020年交投活跃,累计成交58518笔、4.8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82.8%。截至12月底,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含产品)共计2352家,较去年底增长46.9%。

境外机构买卖中国债券成交活跃,持债量持续增长,显示出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2020年来看,境外机构投资者增持中国债券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显著,经济恢复速度较快,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信心,这是主要因素;二是此前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占比不算特别高,而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中国债券在国际上呈现增量态势;三是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一些境外机构投资者考虑到分散风险,选择增持中国债券。欲想知道中国债券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决策,请点击《2018-2023年中国债券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决策研究报告》

延伸阅读

中研网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推荐阅读

销售量不断增长 可穿戴设备吸引智能终端品牌争相布局

可穿戴设备是物联网最大消费类产品,作为物联网领域一部分,联网、交互是可穿戴设备最基本功能,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后...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贡献率突破60%

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不例外,通过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

12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近些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稳定,基础设施工程的批量上马,使得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了建筑业,间接推动了建筑...

OTA国内游业务复苏提速 智慧旅游不是从产业链的供给角度

携程集团公布了今年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三季度,携程集团的净营业收入为55亿元(8.05亿美元),环比...

生猪上市初期限仓500手 国内生猪品种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

农发种业涨5% 农业种植促进农业智能化生产

农业种植板块拉升,截至发稿,农发种业(5.210, -0.13, -2.43%)涨5%,莫高股份(8.230, -0.07, -0.84%)、登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0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