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气候变暖成全球性问题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如何

  • 2021年2月24日 HouChunLu来源:互联网 236 7
  • 繁体

在各国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等全球共同挑战的同时,环境和气候问题依然紧迫。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已演变成全球性问题,造成的危害持续时间将更长,影响范围也将更深远。

在各国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等全球共同挑战的同时,环境和气候问题依然紧迫。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已演变成全球性问题,造成的危害持续时间将更长,影响范围也将更深远。

当前,在疫情的冲击下,对我国甚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疫情给传统金融业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为金融业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尤其是加速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2020年以来我国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0年6月,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逾1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1.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3%,高于同期整体贷款增速。

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召唤和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复苏的重要手段。

绿色金融债是银行拓宽绿色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未来可重点考虑加大发行力度。预计在政策引导下,2021年绿色金融债发行量有望结束过去两年以来的持续下滑势头;未来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实施后,个人绿色建筑按揭贷款、新能源汽车按揭贷款等绿色消费有望纳入支持范围。预计,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左右。欲想知道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请点击《2020-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延伸阅读

中研网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推荐阅读

央企已划转1.21万亿元国资充实社保基金 央企“十四五”规划促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央企已划转1.21万亿元国资充实社保基金#央企已划转1.21万亿国资充实社保基金#登上微博热搜。国务院国资委23日发布数...

美国鸡肉巨头操纵价格被罚1.08亿美元 Pilgrim’s影响至少3.61亿美元的肉鸡产品销售

2月24日,美国第二大鸡肉生产商Pilgrim’s Pride周二认罪并被判支付1.079亿美元罚款,以了结联邦政府对其共谋操纵鸡P...

伊朗浓缩铀存储量是协议上限的14倍 浓缩铀对核电产业影响极大

2月24日,据法新社维也纳23日报道,联合国核监察机构当地时间23日报告说,伊朗目前存储的浓缩铀数量是2015年协议上限1...

长江保护法将于3月1日起施行 黄河保护立法已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立法,长江保护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实施后长江将进入“十年休...

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 我国生猪养殖发展现状如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繁育和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副食品,猪肉产量长期占全部肉类产量比重的...

丁辛醇类化工品价格一个月上涨超过50% 2021年化工产品市场将大幅供应

2月24日,春节后国内丁辛醇类化工品的价格出现一轮罕见的跳涨。生意社数据显示,异辛醇18日报价为11533.33元/吨,191...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0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