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藏在碳中和里的财富机遇 低碳经济行业发展分析

  • 2021年8月27日 ZhouJiaLiang来源:36氪 东方财富网 生态环境部 光明网 317 13
  • 繁体

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的风口之一将属于「碳中和」。完成碳中和的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努力,也需要优势企业间强强联合。

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的风口之一将属于「碳中和」。完成碳中和的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努力,也需要优势企业间强强联合。以拥有百年历史的润滑油品牌嘉实多为例,其在碳中和领域早有布局,不仅与智能制造领域头部企业发那科达成了战略合作,还作为发起人号召行业关键成员共创了“智慧嘉联盟”。在11月即将召开的“嘉实多工业X.0机器人峰会”上,将继续不留余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行业发展分析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系统和我们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重要会议上就应对气候变化作重要讲话。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各部委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21年是低碳经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随着中国宣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低碳发展模式,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企业也纷纷行动,全力推动能源战略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成全球共识。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能源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低碳经济能源系统的安全清洁低碳高效转型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工作中的权重将显著增大,流入能源转型相关领域的国有资本和低碳经济社会资本将显著增多,智慧能源产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支撑能源系统的清洁高效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规模和比重将大幅提升。

目前国家正大力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50%左右。如果中国采取较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技术(包括CCS)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低碳经济并且在有效的国际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下,则中国的低碳经济可争取在2030-2040年达到顶点,之后进入稳定和下降期。

想要了解更多低碳经济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中国低碳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大屏市场技术格局明晰 MiniLED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大屏市场技术格局明晰当下的大屏市场技术格局已经非常明晰,液晶技术历经数十年沉淀,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显示技术。...

空港股份上半年净利润2656.22万元 2021商业物业发展战略及投资趋势调研分析

空港股份上半年净利润2656.22万亿元8月25日,空港股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上...

兰迪少儿英语创始人被刑拘 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分析

兰迪少儿英语创始人被刑拘8月26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官微发布警情通报称,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2...

我国网站数量达422万个 2021网站优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我国网站数量达422万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还公布A...

iPhone13系列或将涨价 台积电芯片成本增加超20%今年5G手机将再迎涨价潮

iPhone13系列或将涨价iPhone13系列发布时间越来越近,相关消息曝光量也是越来越多,早前几天,有消息爆出iPhone 13系...

恒大发布盈利预警公告:上半年汽车亏损48亿元 2021汽车制造行业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恒大上半年汽车亏损48亿8月25日晚间,中国恒大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90亿元至10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