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21年10月18日 HaoChenChong来源:互联网 810 49
  • 繁体

整形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进而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的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极强的医学科学。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整形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进而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的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极强的医学科学。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 在消费升级和新型数字媒体营销带来的消费者意识增强的双重影响下,消费者对医美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医美行业需求加速释放,“颜值经济”迎来爆发性增长,中国医美市场前景甚好。

据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带动了上游产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医美市场的火爆,近两年,生产的玻尿酸、葡聚糖等软安瓶产品,以及医美治疗后修复用的敷料、喷剂等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据预测2023年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医美市场。2014-2019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从520亿增至1518亿元,综合对比国内外医美渗透率和消费金额等指标,中长期看我国医美行业仍有5倍以上成长空间。如果考虑到我国合规机构仅占14%,真实医美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与此同时,我国美容机构自2014年以来,已经成为居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巨大的商机已经凸现。今后几年,以科技创新、品牌创新、质量创新、服务创新为本的“新美容经济”将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的最大亮点。

随着中国国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扬,加上消费升级和数字营销持续增强消费者意识,市场对整形美容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加速释放消费需求,带动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在过去几年增幅显著。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0.27%的人群表示有很强的意愿,还有38.83%的调查者表示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尝试,另外50.9%的调查者从未想过要整形。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目前国内人群对于医疗整形美容的接受意愿仍旧是偏低的。

从消费者整形机构选择可以看出,整形美容专科医院不论是在样本总体还是现有人群及潜在客户人群中,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公立综合医院的整形科室紧随其后,在潜在消费者、现有用户以及总体中选择占比分别为56%、53%和51%。

一般说来,如果条件许可,绝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在一线大城市手术,特别是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重庆、成都、郑州这几个专家队伍强大、技术实力雄厚的城市。对于隆胸、颌面整形等手术风险较大的手术项目,90%以上消费者都希望能在一线大城市手术;而对于激光美容之类需要做几个疗程的手术,则多希望在离家较近的城市手术,以图方便,同时也节省开支。

中国目前的医美渗透率,和美国、韩国等国家,还有好几倍的差距,想要达到韩国医美那样的市场规模,我国的医美还有超5倍的成长空间。

想要了解更多整形美容行业具体详情,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21-2026年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宠物营养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宠物营养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宠物营养品是指为了满足宠物在营养上的需要,而在食物之外饲喂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职业学校行业发展前景及职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

工信部大力支持钠离子电池发展 钠离子电池行业迎来发展期

工信部大力支持钠离子电池发展工信部近日答复“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表示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

中国钟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

中国钟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钟表是一种计时的装置,也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

全球电子垃圾总量高达5700万吨 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处理电子垃圾缓解二氧化碳排放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召开 COP26(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讨论全5...

AI芯片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AI芯片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即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其他非计算任务仍由CPU负责)A...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