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2022宽带行业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 2021年11月26日 GuoMeng来源:互联网 836 51
  • 繁体

截至2020年底,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已达到9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

2022宽带行业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3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年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17759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5940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3.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83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2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45414万户,增加3675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656亿GB,比上年增长35.7%。年末互联网上网人数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

图表:2016-2020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已达到9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

宽带在基本电子和电子通信上,是一种使用多种频率同时发送许多电子消息的方法。它是描述信号或者电子线路包含或能够同时处理较宽的频率范围。宽带是一种相对的描述方式,频率的范围愈大,也就是带宽愈高时,能够发送的数据也相对增加。比如说在无线电通信上,频率范围比较窄的带宽只能发送摩尔斯电码,发送高质量的音乐就需要较大的带宽。电视天线的宽带代表能够接收数量较多的频道。在数据发送方面,同样是以电话线作为信号传递的介质,光纤电缆则愈来愈普及,调制解调器只能够每秒钟发送64Kbps的数据,宽带的ADSL和光纤Modem能够提供更高的发送速率。

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宽带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析

宽带发展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56.7Mbit/s,而上海的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则达到60.06Mbit/s,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在千兆宽带发展方面,至今年9月底,上海10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在整体用户中占比达到6.2%,大幅领先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

在数字化时代,在所有数字文明的建设、智能化产业革命的推动,以及全球各地的数字经济繁荣中,宽带都可谓是一切可能性的物质底座。

在全球疫情突然来袭的情况下,超带宽在支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相关数据报告发现,疫情之下,千兆网络普及度更高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生活与生产往往能够更快得到恢复。与此同时,全球各地也看到了加速数字化升级,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潜力是对抗更多不确定性的主要答案。而数字化进程中,固网作为网络骨干与最重要的数据传输渠道,其水平往往能够决定一系列技术价值的释放潜力。中国正在迎接千兆网络泛在化的重要红利,网络强国建设来到了关键阶段。这时对于超带宽的持续建设与有效应用,已经成为牵动数字经济与新基建发展的核心要素。

如需了解更多宽带行业市场数据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宽带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广东生养小孩将发补助 广东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前景现状分析

广东生养小孩将发补助11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广东省“十四五...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涨到2360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2022年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涨到236011月26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深圳将上调...

厦门11部门联手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 二手房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厦门11部门联手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11部门印发厦门市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方案...

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 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吗 "风口"上的元宇宙市场有多大

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一个再也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元宇宙”这一出自小说的概念正从科幻照进现实。尽管对于元宇宙目前尚...

锂价突破每吨20万元 碳酸锂价格为何狂飙

创历史新高! 锂价突破每吨20万元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11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连续三日报价突破20万元/吨,较去年4...

水质检测中心通过水中汞的测定能力验证考核 国内水质检测市场蓝海依旧

水质检测中心通过水中汞的测定能力验证考核近日,市政水务公司水质检测中心顺利通过2021年度京津冀三地检验检测机构水...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