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1%,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
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虽然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核心产值增速明显放缓,但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2020年,具有传统发展优势的五大产业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积极结合国家战略和自身特点,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布局,巩固了区域发展特色优势,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2958亿元,在全国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3.4%。其中,京津冀地区综合产值超越珠三角地区成为五大区域发展之首,达到866亿元,珠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到821亿元,长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557亿元,华中地区综合产值达到399亿元,西部地区综合产值达到315亿元。
市场容量
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1%,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2.11%,增速略高于2019年。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9.9%,达到2738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7.89%。随着北斗和北斗+的全面推进,由卫星发展带动的产业关联产值也在持续推进,根据《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北斗应用进一步普及,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30%,有力支撑了产业总体产值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根据2019、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即将发射,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斗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根据《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19年均有提升。其中产业链上游产值实现384亿元,同比增长12.1%,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9.52%;中游产值实现1770亿元,同比增长11.9%,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43.88%;下游运营服务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疫情封闭使无人系统、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的应用场景非常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下游产值达到1879亿元,同比增长23.2%,在总体产值占比为46.6%。
“一带一路”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前景预测
随着2020年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建设完善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迎来由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升级变革。北斗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加速实现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产品,必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刻且深远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北斗“融技术、融网络、融终端、融数据”的全面发展,正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和“+北斗”应用的新生业态,成为北斗创新和应用发展的核心源动力。同时“小核心、大外围”的导航才是时代所需,全图通正在推动高精准“一站式”导航发展进程。
发展方向
随着5G已经在我国逐步推进大规模商用进程,未来北斗+5G无疑将进一步惠及各行各业。卫星导航和移动通信有天然融合的基础,卫星导航可以支持移动通信网安全高效运行,反之,移动通信可以增强卫星导航的服务能力。北斗+5G的融合创新,将突破单一系统应用的局限性。通过北斗+5G两大新基建设施的彼此增强、互相赋能,可以形成泛在、无缝、高精度、高可信的PNT(定位导航授时能力)服务能力,助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国家层面的定义,在2035年前,中国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届时,由北斗系统所打开的市场空间,以及代表国家底层技术实力的核心产业环节,无疑将迎来新一阶段、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想要了解更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22-202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产业现状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虽然受到多重...
查看详情
2022年金融云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金融云是指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模型构成原理,将自身数据、客户、流程及价值通过数...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新技术的成熟以及“新基建”的推进,2020年成为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历...
科技中介发发展前景如何?未来投资市场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中介机构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
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市场如何?半导体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今天,每一次技术的进...
智能眼镜,也称智能镜,是指“像智能手机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智能眼镜可以由用户安装软件、游戏等软件服务商提...
智能交通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