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具有特异性好,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透膜性好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治疗性药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多肽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基因重组或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多肽,通常由10—50个氨基酸组成。
与小分子药物及抗体药物相比,多肽类药物表现出某些独特优势,较小分子药物有更高的药物活性和更强的选择性,并较抗体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低的免疫原性。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基因重组或从动植物中提取目标多肽。
多肽药物因适应症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已成为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长,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全球范围内,多肽药物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在销售收入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从2018年的607亿美元起步,到2023年已增长至895亿美元,这一增长期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8.1%。这一增长反映了多肽类药物在全球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同样显示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按销售收入计算,从2018年的人民币48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4.4%。国内多肽CDMO代表性企业有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凭借其优秀的研发能力、交付效率、合规管理体系等在多肽CDMO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优势,多肽原料药领域翰宇制药、诺泰生物和圣诺生物也布局完善。
2024年多肽药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从多肽药物的生产过程来看,多肽合成是其中的核心步骤。在合成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原材料包括保护氨基酸等,这些原料是构建多肽分子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合成过程的精确性和产品质量的控制,还需要依赖一系列专业仪器,如色谱仪、冻干机和合成仪等。
从成本结构来分析,多肽药物的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纯化、合成和原材料(如氨基酸)等几个方面。预计纯化步骤约占生产成本的40%,这是由于纯化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仪器和技术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质量。合成步骤则约占生产成本的30%,这是因为在合成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多肽链的正确组装。而氨基酸等原材料的成本则约占20-30%,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需求方面,多肽药物在多个关键医疗领域的应用正迅速扩大,其中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尤为显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多肽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等已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其销售额持续攀升。这些多肽类药物凭借其出色的治疗效果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从而推动了市场对多肽药物需求的不断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多肽药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
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5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大幅提升至17.3%。这一预测凸显了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展望未来,多肽药物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多肽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在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多肽药物有望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成为未来医药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多肽药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