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消保委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文娱演出市场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通过组织相关票务平台及主办方进行公开约谈,旨在深入了解并解决当前文娱演出市场中存在的消费问题,从而优化消费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确保演出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约谈中,江苏省消保委可能会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要求:
票务透明化:要求票务平台及主办方加强票务信息的透明度,确保消费者在购买票务时能够清晰了解票价、座位、退改签政策等关键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消费纠纷。
价格监管:针对票务市场可能存在的哄抬票价、加价销售等不正当行为,要求相关平台及主办方加强自律,遵守市场价格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服务质量提升:强调票务平台及主办方应提升服务质量,包括提高演出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优化购票流程,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各方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市场拓展与创新:鼓励票务平台及主办方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拓展方式和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文娱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
通过此次约谈,江苏省消保委有望推动文娱演出市场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激发市场的消费活力,为演出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将为其他地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演出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营业性演出场所4390家,取得营业性演出经营许可证的演出经纪机构10025家,文艺表演团体20072家。
具有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经营资质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有6263家,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经纪机构超24000家。从事演出舞美制作、舞美工程和舞台设备租赁等业务的从业机构超过3000家。
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整体经济规模萎缩至243.6亿元,其中,演出票务收入约占36.9%,农村演出约占2.6%,娱乐演出约占7.3%,衍生品及赞助约占4.9%,经营主体配套及其他约占7.1%,财政补贴约占41.3%,但从长期市场来看,疫情后时代,中国演出市场将迎来强势复苏。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演出形式更加多样,观众体验更加丰富。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创造出沉浸式的演出体验,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平台的兴起,使得演出内容能够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此外,观众口味的变化也为演出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观众的审美和喜好也在不断变化。演出机构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观众需求,才能创作出更受欢迎的作品。综上所述,演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监管的挑战。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演唱会遍地开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共11.90万场,比去年同期增长72%以上。线下演出激增,带动了周边产品订单持续“升温”。
随着高考结束,暑期档来临,演出市场开始走热。而不同于去年,今年演出行业头部聚集效应凸显,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少量的头部艺人演出或网红演出项目。随着热门歌手巡回演出,2024年的演出市场开始热闹起来。
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表示,“全国有关主管部门也在暑期档期间发力,通过文旅刺激地方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其中就包括演唱会,很多地方文旅部门简化审批流程,这也会促使暑期档的演唱会迎来一波新的高峰。”
分析,今年演唱会总体规模效应还会延续2023年的热潮,今年在去年的高基数上稳步发展,观众对于演唱会、音乐节的热情和购买力没有减退。
演出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复苏及持续创新的趋势。以下是对当前演出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的详细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
总体规模:近年来,随着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演出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例如,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强势上行,票房演出收入合计达到显著水平,同比增长显著(如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73.49%)。尽管与疫情前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票房与场次: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超过11.9万场,日均超过1300场。同时,大型营业性演出如演唱会和音乐节市场热度不减,全国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近200场。
二、市场特点
多元化发展:演出服务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包括戏曲、舞蹈、曲艺、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新型演艺空间如小剧场、演艺新空间(含小型音乐现场Live house)等发展迅速,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演出服务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舞台、智能灯光、智能音效等,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此外,线上演艺也蓬勃发展,成为演出服务行业的重要补充。
文旅融合:多地将文旅项目与音乐节等演出活动结合,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演出内容,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观众需求
年轻化趋势:演出市场的消费主力为年轻人群,特别是18至34岁的年轻人群。这一年龄段人群在购票观众中占比超过七成,显示出演出服务行业的年轻化趋势。
高质量需求:随着观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他们对演出内容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重体验的演出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四、挑战与机遇
挑战:演出服务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艺人成本上涨、政府补贴减少、市场竞争激烈等。此外,观众对演出内容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对演出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遇:随着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演出服务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规范也为演出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演出服务行业在多元化、快速复苏及持续创新的趋势下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演出服务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质量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民众的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时间逐渐增多,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转移,而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
各大城市的小剧场应运而生,满足了大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开心麻花、德云社、青曲社等一系列以大众娱乐为代表的剧团,当然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2年,中国演出行业总体稳步发展,各类主体加快转型。2022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243.60亿元,与2021年同比降低31.33%。
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和公益性演出)场次总计17.33万场,票房收入总计89.88亿元,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市场营收1992.34亿元。截至2023年5月底,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近9万场,票房收入超110亿元,接待观众2500余万人次。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演出内容将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从传统的戏曲、歌舞到现代的流行音乐、话剧、音乐剧等,各种形式的演出将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等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演出机构也将推出更多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综上所述,演出行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看好,但也需要在科技融合、内容创新、跨界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抓住发展的机遇。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演出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