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视点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产业观察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规模如何?2021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 2021年6月4日 ZhouXun来源:中研网整理 598 34
  • 繁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

2018年,监测设备的发展,在价格更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网络,从省级到地级,逐步到县级覆盖;监测领域,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同时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已从排放总量控制过渡到环境质量改善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仍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对人民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针对环境安全的应急技术严重不足,在先进应急监测技术领域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快速、准确和全面地监测预警评估,极大地制约了对突发污染事故的快速处置及正确决策。

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设备销售规模达到857.1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8.8%。

全国专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在4万家左右,其中90%以上是50人以下的小微公司,而兼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则有15-20万家。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专业的分工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市场竞争秩序混乱,招投标领域乱象丛生,低价中标现象普遍,造成了不少的“垃圾工程”和“半拉子工程”。而混乱的市场秩序也打击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很多项目存在“重投资,轻技术”的现象,对先进技术形成挤出效应。

此外,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公正客观的获取技术、市场、信用等信息的渠道,环境治理需求方极易被各种错误信息误导,也阻碍先进技术推广和优质企业发展。

了解更多环境监测行业详情,请查阅《2021-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延伸阅读

中研网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推荐阅读

中国石化展开碳纤维技术攻关 2021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前景战略

中国石化成立碳纤维公司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近日全资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以碳纤维技术...

行业内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我国软件测试行业人才缺口大

软件测试是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

疫情推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互联网企业投资前景战略规划部署

疫情推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互联网行业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

国家政策支持再生医学行业发展 2021年中国再生医学行业市场前瞻分析

再生医学是利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组织工程技术、干细胞再生技术、克...

大宗固体废弃物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 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千亿元市场等待开启

2025年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到2025...

资本加快布局 2021年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空间被广泛看好

近年来,多地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和振兴发展的切入点来抓,坚持高点站位、战略谋划、整合资源,使其在新一轮互联网...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0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