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涉及70多个专业学科,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长,核电投资建设对相当多的产业形成直接和间接的拉动作用,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在后疫情时代有望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
核能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涉及70多个专业学科,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长,核电投资建设对相当多的产业形成直接和间接的拉动作用,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在后疫情时代有望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新投入商运核电机组20台,新增装机容量2344.7万千瓦,商运核电机组总数达48台,总装机容量为4988万千瓦,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三,2020年发电量达到世界第二;新开工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60.4万千瓦,在建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和自主化能力不断提升,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三代自主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了88%以上,形成了每年8—10台套核电主设备供货能力,建设施工能力保持了全球领先。“十三五”期间,我国引进了三代核电陆续投产,实现良好运行。同时,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国际最高核安全要求,核电装备国产化能力不断提升。在建设、设计、装备制造、运营管理方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自主三代核电已进入批量化建设。
市场容量
2020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74170.40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662.43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94%。2020年1-12月,49台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662.43亿千瓦时,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5.02%;累计上网电量为3428.54亿千瓦时,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4.89%。1-12月,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426.98小时,平均能力因子为92.95%。
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2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3485.95MWe(额定装机容量)。2021年1-9月全国共有3台核电机组首次装料。2021年1-9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60721.2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027.09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99%。2021年1-9月,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682.01小时,平均机组能力因子为92.97%。
“十四五”及中长期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转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产业布局
目前,中国核岛主设备制造布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包括黑龙江、上海和四川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建成河北秦皇岛、上海临港和广州南沙出海口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初步具备年产10套左右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能力。同时,在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中,三大骨干集团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哈电集团站在了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制造的主要位置,一重、二重则在大型锻件制造领域占得先机。各有所长的几家“制造大鳄”共同构筑起了中国核电装备研制的大格局。目前国内80%以上的核电锻件、70%以上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均由中国一重生产。上海电气研制的AP1000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堆内构件等大锻件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在其他主要部件上,上海电气AP1000管子支撑板、抗振条、水室隔板、U型管和部分焊材国产化等环节均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中国二重首台核电设备——国核压水堆示范工程2号机组堆芯补水箱已开工建造,并具备年产5-6套AP1000主管道和成套核电锻件的生产能力。东方电气在二代加核电产品上的市场占有率为70%,而且已全面进入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市场。大型“国字号”企业集中发力之外,宁波天生等民营“小企业”在核电装备研制领域也开始显山露水。在核电市场逐渐放开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企将在装备制造中寻得商机并贡献创造力,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为多元也愈加灵活的大发展图景。
前景预测
近年来,中国核电产业迎来了重启后的审批和建设高潮。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电力成本等多方面来看,中国都离不开核电,随着核电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安全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中国核电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核电技术的不断成熟,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中国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中国核电必将走出国门、服务世界。“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中国核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所占的市场份额难以估计。但不可否认的是,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中国主要核电集团均参与了核电“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新建核电项目逐步投入商业运行,国内外运行的核电站将越来越多,核电站阀门的维护、维修等备件、服务需求也将逐步扩大。
想要了解更多核电装备制造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22-2026年中国核电装备制造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6年中国核电装备制造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发展现状核能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涉及70多个专业学科,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长,核电投资建设对相当多的产业形成直接和间接的拉动作用,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在后疫情时代有望成为培育新...
查看详情
水上运动发展前景如何?水上运动项目有哪些?水上运动指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是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体...
冬奥会临近,石景山广宁街道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化广场“低碳街区”清洁能源项目工程试运营结束,正式投入...
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中国特色肉制品,是中国肉类...
2022年胶版印刷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胶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其中着墨的图像从印版转印(或“胶印”)到橡皮...
猪肉价格连涨7周 后续还稳吗农业农村部昨天介绍,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消费拉动。当前和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生猪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