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以保障公众健康。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性接种、疾病监测、健康宣教、环境卫生改善等,旨在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上游:研发机构是疾病防控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专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发,包括新药、疫苗、诊断试剂和设备的研发。这些研发机构的成果为整个疾病防控行业提供了创新动力。
中游:药品、疫苗和诊断试剂生产商根据研发机构的成果,利用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生产各类药品、疫苗和诊断试剂。这些产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是疾病防控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下游:下游主要指的是终端销售环节,包括医院、药店等,这些机构将中游生产的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闭环。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疾病防控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疾病防控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变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疾病防控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机构的重要任务。全球疾病防控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总体要求: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方针。
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病施策、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法。
工作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立现代化疾控体系,基本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
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疾控机构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疾控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
重大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消除成果持续巩固,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发生与流行。
具体政策:
针对新冠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保持各级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运转,巩固拓展新冠疫情防控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乙类乙管”,不放松、不加码。
持续做好新冠多渠道监测及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持续加强公众健康宣教,统筹做好相关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
加强新发传染病和境外输入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防止疫情大规模暴发,降低病死率。
深化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和综合干预,遏制经性传播,控制注射吸毒传播,推动消除母婴传播。
健全和优化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推进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实现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和全程规范管理。
加快建设国家突发应急传染病防控队伍等队伍,建立健全地方和军队疾控部门在重大自然灾害灾后应急卫生防疫方面的密切协作机制。
以上政策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科学的疾病防控体系,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
疾病防控市场规模分析
疾病防控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传染病爆发的频率和范围不断扩大,对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需求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2019年全球疾病防控市场规模已达到1.56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48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
其中,中国疾病防控市场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疾病防控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医疗健康管理的倡导,数字化技术将成为疾病防控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帮助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和效率。
生物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在疾病防控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特别是在个性化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疾病防控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健康管理的普及:
健康管理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管理的普及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
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
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逐步转向以预防为主导的服务模式,这对于疾病防控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政府对疾病防控行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政府对疾病防控行业的支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疾病防控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数字化技术、生物技术、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模式改革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共同推动下,疾病防控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4-2029年中国疾病防控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