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市场点评

家用血压计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国产家用血压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 2021年12月28日 ZhouXun来源:互联网 1174 76
  • 繁体

家用血压计,主要是用于家庭。家庭医疗保健已成为现代人的医疗保健时尚。过去人们测量血压必须到医院才行,而今只要拥有了家用电子血压计,坐在家里便可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如发现血压异常便可及时去医院治疗,起到了预防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猝发的作用。

家用血压计,主要是用于家庭。家庭医疗保健已成为现代人的医疗保健时尚。过去人们测量血压必须到医院才行,而今只要拥有了家用电子血压计,坐在家里便可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如发现血压异常便可及时去医院治疗,起到了预防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猝发的作用。

家用血压计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大诱因。目前,我国心血管死亡占疾病总死亡的41%(约350万人),其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40%~50%的心力衰竭源于高血压。

电子血压计作为血压测量的有效工具,不仅适用于高血压患者,也适用于预防高血压,随时检测身体状态的人群,因此,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电子血压计的消费者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电子血压计普及率较低,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但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子血压计的普及程度会越来越高,电子血压计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不断发展,无汞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水银血压计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无汞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也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脉搏波法为代表的创新技术目前在医用专业领域占有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国产院线品牌第一,并不断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血压计产量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近 4 年来年均保持25%以上的增速,我国电子血压计产品有将近 60%左右为对外出口,出口量与国内消费量基本比例为 2:1。

国产家用血压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作为一个新兴的医疗替代品,电子血压计已历经三代更新。在准确性方面,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已被高血压防治指南所认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已明确指出,使用经过验证(BHS 英国高血压学会、AAMI美国医疗器械检测协会和ESH欧洲高血压学会)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可以准确测量血压。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不断发展,无汞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水银血压计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无汞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也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血压计市场竞争由红海变成蓝海,在细分领域,不同技术流派的电子血压计又有不同的表现。示波法为代表的产品在品牌上和技术成熟性上有着较大的优势,以脉搏波法为代表的创新技术目前在医用专业领域占有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国产院线品牌第一,并不断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

我国家用血压计市场中,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日本欧姆龙、日本松下,以及国内的鱼跃医疗、九安医疗等。家用血压计零部件易于购买,组装壁垒较低,因此我国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除小部分企业具有良好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外,大部分企业实力较弱,产品性能稳定性、准确性较差,单个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在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中,欧姆龙等国外品牌更受市场欢迎,但鱼跃等国产品牌正在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家用血压计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智慧园区行业分析报告

智慧园区行业前景,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如何?智慧园区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最终方向,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2022器官移植行业及器官移植医院市场数量分析

器官移植行业前景,器官移植行业现状如何?器官移植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可以采取激素冲击和增加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等方法进...

生物燃料乙醇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生物乙醇市场需求预测

生物乙醇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将各种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它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配制成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燃料乙...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竞争力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从广义上说,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

酒精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

酒精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早在去年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就已经明确指出...

特殊钢产品发展进入快速期 2022方圆钢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方圆钢产业发展前景趋势如何?未来方圆钢行业发展态势如何?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