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开工 核电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22

  • 2022年2月25日 YeYuJuan来源:互联网 372 17
  • 繁体

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田湾开工,未来每年可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该工程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利用,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项目建成后,每年供汽量480万吨,可实现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1

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开工

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田湾开工,未来每年可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该工程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利用,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项目建成后,每年供汽量480万吨,可实现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

核电行业市场分析2022

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目前,我国核电自动化项目审批已经恢复,在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核电产业发展受到国家重视,核电自动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相关核电自动化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核电自动化利好我国核电站BOP行业发展。

随着核电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安全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核电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核电技术的不断成熟,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中国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现阶段,中国核电设备整机制造行业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分别为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他们在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上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核电产能达到10—20套,但国内核电建设每年只能消化5—6套,产能过剩的压力要求核电加快出海步伐。而在核电设备产业后处理方面,到2020年中国将累计产生乏燃料7900吨,乏燃料循环处理的累计市场规模将达525亿元。

2021年1-12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17%;累计上网电量为3820.84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44%。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1558.0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0282.09万吨、二氧化硫98.24万吨、氮氧化物85.53万吨。

未来,我国核电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方面有望取得重要突破,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后处理科研有望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将逐步掌握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的标准设计技术,初步建立起闭式循环的产业能力。若干低放废物处置场将建成,并将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实验室建设,满足核电站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置需求。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年商业保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商业保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商业保理是一整套基于保理商和供应商之间所签订的保理合同的金融方案,包括融资...

2022年五金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五金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五金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的运...

制氢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制氢市场前瞻分析

欧洲制氢装机规模2023年超150万千瓦据可再生能源资讯网站Recharge,得益于欧洲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支持和激励计2...

金融租赁行业经济指标 2022金融租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

金融租赁市场调研情况如何?近年来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出现资产营销、融资受压,产品竞争同质化,增长和盈利持续放缓,专2...

2021年国家级高新区收入超过48万亿元 深圳发布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高新区一般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中国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

2022年集成房屋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集成房屋市场状况、集成房屋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未来随着社会对集成房屋产品的进一步认同,其产品在民用领域将会得到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