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2022年中国假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2年10月28日 FangManTao来源:互联网 1080 69
  • 繁体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脱发的人群已经超过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

一、假发概

假发是指通过人造技术制造而成的头发,用于装饰的饰品。可供秃头或头发稀少的人作头饰戴用,或作为戏装、官员或专业人员装束或时髦装饰的一部分。假发的分类方式有很多,其中按材料可分为化纤丝和真人发两种;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机织发和手勾发;按面积可分为假发套和假发片。

二、假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假发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真人发、化纤发、清洗素、染发膏、线、蕾丝网、手织网等材料;中游为假发产品生产供应;下游主要为影视公司、美发教学机构及消费者。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脱发的人群已经超过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

目前植发是解决脱发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植发手术时间长、投入成本高,且对脱发人群的毛囊数量和身体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植发太麻烦,频繁脱发又太焦虑,如何通过其他方法避免“秃”如其来的尴尬成为脱发人群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假发制品成功挤进“买买买”清单,市场“秃然”增长。

2021年我国假发进口量为1078.1吨,同比下降40.6%;进口金额为2619.4万美元,同比下降21.8%。随着我国假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我国假发制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额也随之逐年递增。2021年我国假发制品出口量达7.77万吨,同比增长21.6%;出口金额为55.35亿美元,同比增长58.6%。

假发产品行业投融资情况从假发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行业投融资数量较少,2017-2019年期间,没有发生投融资事件,但随着国内假发行业的发展,近两年投资数量及金额开始增加,2021年我国假发行业投融资数量为2起,投融资金额为3.25亿元。

三、假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当口罩封印了颜值,假发备受“弄潮儿”们的青睐。同时,假发还是具有妆饰属性的时尚单品,随着对假发具有较高需求的“三坑”文化(汉服、JK制服、Lolita服饰被称为“三坑”文化)不再“圈地自萌”,从小众走向大众,假发的妆饰性需求也逐渐增长。

功能性需求叠加妆饰性需求下,假发的故事愈演愈烈。此前,假发市场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预计2022年我国假发市场规模将达124.3亿元,2023年将超140亿元。

从国内发制品消费市场看,国内的消费群体目前主要包括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时尚性消费群体(如追求流行时尚和个性化的年轻女性、高端时尚人群以及职业太太等)和特殊功能性消费群体(如演员、模特、脱发、秃顶、美容美发学校及美发店的教学道具和玩偶妆饰等),对于时尚性消费群体,需求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受流行风潮影响,可以被有效培育,增长空间巨大。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对头型妆饰、美容美发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国民消费购买能力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人们对发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发制品的使用群体也日渐广泛。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假发行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假发产品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假发产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女性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女性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表明: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患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年龄通常在65岁以上,在65...

草本化妆品行业现及前景分析2022

我国素有天然药物王国的盛誉,中草药品种繁多,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研发以天然植物尤其是含中草药成分的功效...

2035年起新的燃油车将无法在欧盟境内销售 汽车制造市场分析2022

2035年起新的燃油车将无法在欧盟境内销售当地时间周四(10月27日),欧盟主要机构达成了一项协议,将从2035年起禁止生...

逆变器行业前景怎么样? 逆变器产业链分析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的“心脏”。光伏逆变器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电网之间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

工业硅行业现状如何 工业硅行业分析2022

工业硅行业分析2022工业硅经一系列工艺提纯后生成多晶硅、单晶硅,供光伏产业及电子工业使用。晶硅电池主要应用于太阳...

行业深度调研 2022银杏叶提取物行业市场需求及投资规模分析

银杏叶提取物市场多大?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中药志》记载它能“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食疗...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