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网商学院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商学院 > 经营管理

夜游经济行业现状 夜游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 2022年6月13日 ZhouJiaLiang来源:互联网 420 21
  • 繁体

对旅游体验提升来说,夜游通过灯光、全息、置景、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打造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多角度场景化环境,夜游氛围的营造能引发游客情感共鸣,让游客在异地有生活融入感,同时审美诉求和情感诉求也能得到满足和释放。

夜游经济行业现状

文旅融合、消费升级、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疫情影响、内循环新格局……多重因素叠加,夜游经济(夜间经济)正加速进入发展上升期。

对旅游体验提升来说,夜游通过灯光、全息、置景、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打造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多角度场景化环境,夜游氛围的营造能引发游客情感共鸣,让游客在异地有生活融入感,同时审美诉求和情感诉求也能得到满足和释放。

毫无疑问,夜游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旅游消费,活化商圈,弥补夜晚旅游的空白,平衡淡旺季旅游资源短缺的问题,一般游客在一个景点停留2小时,目的地只能获得一张门票的收入,停留四小时,就可能获得门票加餐饮的收入,过夜才能获得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综合收入,所以有一个过夜客等于七张门票的说法。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夜游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分析

夜游经济在自成消费内容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同时刺激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文化艺术、住宿等综合发展,所以对促进产业发展,夜游有整合产业链的作用。

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率越高,市民消费需求就越多元化,消费时间就越长。

城市居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62%,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收入发生在夜间,广州服务业产值的55%是夜间消费的贡献。

夜游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旅游城市为吸引更多游客,将城市夜游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投入,城市管理者也迫切希望以城市名片作为切入点,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扩展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而夜游经济构建商贸、文旅、民生三大城市新名片,成为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也是目的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如“一带一路”怀柔夜景;厦门“金砖五国”鼓浪屿夜景照明等。大型事件活动增多,将为景夜游持续发展提供催化剂。西安大唐不夜城近两年来游客量也飙升至全国第一,夜游吸引力带来的溢出效应十分可观,同时夜游景观是城建基础建设一部分,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形象。根据《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5-70%。目的地夜游必将迎来更快的发展,形成新文旅更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想要了解更多夜游经济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夜游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年竹产业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竹产业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时下,竹产业正在成为不少地区发展的重点低碳产业。竹的特性不仅固碳,而且是“负...

2022年森林康养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森林康养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森林康养如今也成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目前,森林康养在浙江丽水...

2022年婴童口腔护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婴童口腔护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在京东,2021年上新的牙膏、牙刷、牙胶安抚、电动牙刷等产品就超过了4万种5...

2022弹簧钢板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未来国内弹簧钢板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弹簧钢板行业研究报告中的弹簧钢板行业数据分析以权威的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2...

2022年绿豆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调查报告分析

绿豆行业竞争、绿豆市场行情如何?专家认为,从近几年我国绿豆行业的业绩和状况,以及市场消费的大环境分析,可以预见2...

2022年天然气储运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天然气储运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L...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