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从清查结果看,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发生面广、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它烧毁林木和森林资源,破坏森林环境,严重威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对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森林防火措施至关重要。
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从清查结果看,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结果反映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森林面积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现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次清查少396万公顷,仅有650万公顷。同时,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0%,质量差的多达54%,且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森林防火行业深度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按照林业建设发展纲要总的要求,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将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林业行业的实际情况,继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政府负全责”的原则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森林防火道路,着力提高森林防火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力争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森林防火的科研工作从50年代开始起步,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大火是我国森林防火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为解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扑救森林大火的系列化技术和手段问题而设立的科研项目"森林防火灭火研究开发基金项目-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预防与扑救系统的研究",从火险天气预测预报技术、林火行为及阻隔技术、森林防火指挥技术、扑火装备系列化产品、机动扑大设备、试验场等方面了进行研究。
我国的森林防火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都偏重于北方的部分林区,全国范围内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南方和西南林区如云南、四川、海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火灾频繁地区,森林防火科技工作开展的较晚。
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5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约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1立方米的69%,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52.76立方米。林木平均胸径只有13.6厘米。龄组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林分过疏、过密的面积占乔木林的36%。林木蓄积年均枯损量增加18%,达到1.18亿立方米。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力还很大。
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用材林中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占23%,可利用资源少,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更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欲了解森林防火行业发展详细分析,可点击中研普华《2022-2027年中国森林防火行业深度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研究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供需现状,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分析,市场集中度等现实指标,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7年中国森林防火行业深度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发生面广、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它烧毁林木和森林资源,破坏森林环境,严重威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党中央、...
查看详情
烟花爆竹行业市场分析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炮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花炮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90%,约占世界贸易量的...
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所占总成本比重较大。故因各地成本起伏变化,制鞋行业迁移路径也颇为明显。代工地区...
本轮“超级猪周期”2022年上半年将结束中美贸易摩擦出现并不断升级。贸易摩擦打击了进口猪肉,同时也冲击了猪饲料的价...
新冠疫情不影响学生出国热情有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明显影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实际需求。疫情爆发的时间点,对...
2022科研院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科研组织作为科技体制的微观基础,是科技体制活力根本所在,一直是改革重点。1985年至今...
“固收+”基金逼近2万亿关口2022年以来,在权益市场持续下探背景下,“固收+”也再度成为近期频频活跃的“热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