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2022年8月23日 ChenWeiMei来源:互联网 276 10
  • 繁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传播逐渐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支出更是不断增长。

文化传播逐渐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支出更是不断增长。

图书出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当下,出版行业正面临着发展的两面性:一方面,“出版强国”“全民阅读”给行业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的想象,另外一方面,疫情、经济震荡、渠道变革等因素也在过去几年里深刻地重塑了行业的逻辑,所有的产业优势都亟待重估。

近年来,国家给予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多的政策支持,转型思路亦逐步开阔,为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贵的保障与支持。

国内对于出版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产业带来发展机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出版发行市场开辟出广阔的增量空间;同时,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产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为出版产业不断打开市场边界。

2020年疫情之后,由于消费场景受到约束,线上展示强劲的增长动力。

从出版商角度思考,线上渠道权重不断放大意味着线上在有效对冲行业在特殊时期所面临的经营压力,许多出版商已经完全将营销重头放在线上。

接下来图书出版商很有可能会向具有拉动农村增量的平台靠拢,提供更高的营销优惠,带动总量,这极有可能是图书销售的一大趋势和变量。

图书的标准品优势,加之线上购买图书的习惯早已养成,会加速出版商向新兴线上平台迁移,在此寻找更高的增长边界,对冲实体书店下行的影响,如拼多多在图书销售中的异军突起,在此过程中农村市场的下行是增长的基本面,满足“增量”。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版图书出版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分析

截至2021年末,拼多多年度购买用户达到了8.687亿,尽管该平台是以下沉市场起家,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用户分布不断向高阶城市进军的势头是确定的,这也就提高了平台用户的多样性。

在海量平台用户规模以及不断上涨的用户活跃性双重刺激之下,出版商就会不断在此寻找规模和增量效应,前者主要为国民阅读基本面,如泛文学读物,童书等,后者则主要为探索新增类的,如哲学类,经济类等等。

出版社在进行出版决策时,一方面要兼顾到经济效应(走量),而另一方面出于社会责任感以及出版社品牌等因素去考虑,亦要出版一定量的非走量图书(如学术和严肃文学读物),现实中往往后者难以取得理想的收益,也就有学术界人士所经常抱怨的“出书难”。

若在一个海量用户平台中,以畅销类图书为基本面,逐渐向用户渗透专业性书籍,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平台认可,学术类图书的销售和出版环境将会得到改善。

这就极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正向积极的循环,用户庞大基本面吸引出版商,而用户的消费升级和阅读需求与出版商的学术类出版需求契合,在疫情之下又加速平台的图书销售刺激。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版图书出版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年中国硬质合金行业市场现状调研

受益于近年来相关行业政策大力扶持,我国的硬质合金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国产化替代进程不断加快,国内自给率不断上升...

新晋高速预计今年年底通车 高速公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新晋高速预计今年年底通车在建的新晋高速,预计今年年底有望通车。新晋高速项目全长是69.75公里,它是河南和山西之间4...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现状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现状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规划分析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空前繁荣,大型工程不断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项...

海南到2025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3% 中国化肥行业市场全景调研

2022化肥行业市场现状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

高纯电子级过氧化氢行业发展现状 高纯电子级过氧化氢行业未来趋势预测

高纯电子级过氧化氢行业发展现状 高纯电子级过氧化氢行业未来趋势预测现高纯过氧化氢是电子技术微细加工制作过程中不...

啤酒市场消费需求 啤酒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啤酒市场消费需求 啤酒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啤酒是一种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