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官方:允许2地外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游 出境游市场分析2022

  • 2022年10月9日 GuoMeng来源:互联网 658 38
  • 繁体

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

官方:允许2地外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游

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

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国函〔2021〕37号),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在相关省市暂时调整实施《旅行社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并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在天津市、海南省与重庆市,放宽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

出境游市场分析2022

出境旅游业作为国民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国际交流的功能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中国游客十大热门消费国家依次是:日本、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是消费活跃度最高的三大近程市场。在远程市场中,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消费热度最高。

文旅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公民出境游首站赴法为42.21万人次。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刷新至73.56万人次。

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出境游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消费热点由实物商品消费向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转变。目前,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支出居世界第一位。出境游作为中国人重要的休闲选项之一,2014-2019年期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在逐年增长,2020年受疫情冲击影响游客数下降至2023万人次;2021年中国出境游客数达到2240万人次。

2021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含国内和国际)达到66亿人次,同比增长56.4%;全球旅游总收入(含国内和国际)达到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45%。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我国旅游市场已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

随着疫情的控制,未来出境游市场回到往年正常水平,预计2027年中国出境游支出13031.16亿元。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出境游政策仍未放开,预计未来出境游政策的放开将会以“循序渐进”节奏。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游客出游信心初步建立,整体国内旅游市场有望受益出境游需求回流。

中国出境旅游是一个增长很快的市场,也是一个不够成熟的市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中国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正在改变亚太和世界旅游的格局。未来几年中国的出境人数还会持续高速增长。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出境游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欧盟家用能源价格指数发布 塔林的天然气价格月度涨幅88%

欧盟家用能源价格指数发布据希腊《中希时报》10月8日报道,一份最新发布的欧盟家用能源价格指数报告显示,在33个欧盟4...

统计局:10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3% 预测2023年全球GDP

统计局:10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3%据新华社,国家统计局8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2...

2022年券商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结果出炉 A类、B类、C类券商一览

2022年券商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结果出炉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协会”)10月7日消息,协会组织开展了证券公司2...

消防装备市场规模 消防装备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规划》要求,到2025年,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中国特色...

中国取暖神器在欧洲市场销量如何 取暖器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数据分析

中国取暖神器在欧洲市场销量如何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则显示,仅今年7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就高达129万条,环...

新能源车保有量超1100万辆 2022年前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增长98.48%

新能源车保有量超1100万辆 2022年前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增长98.48%公安部官网10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