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粮食加工机械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粮食加工机械也包括稻谷碾米的工艺流程及使用的主要设备, 小麦等加工的过程是原粮由初清筛初步清理后,经振动筛、打麦机、精选机和洗麦机等清除各种杂质和粘附在麦粒表面的泥垢污物。
未来粮食加工机械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粮食加工机械也包括稻谷碾米的工艺流程及使用的主要设备, 小麦等加工的过程是原粮由初清筛初步清理后,经振动筛、打麦机、精选机和洗麦机等清除各种杂质和粘附在麦粒表面的泥垢污物。粮食加工机械与粮食接触的部件将更多地采用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以防锈蚀和保障成品粮清洁卫生;机架将采用轻金属和薄壁型钢结构以减轻重量,并尽量利用设备内部空间布置构件以缩小体积。
2022粮食加工机械市场调研 粮食加工机械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目前,中国粮食加工业由粗放向精细加工转型,如益海嘉里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米糠利用率达60%~70%,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干榨净”式加工模式转变。未来随着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粮油加工环节造成的粮食浪费达150亿斤以上。为促进粮食加工业向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增强粮食加工企业自身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粮食加工机械市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8628万吨,增加68万吨,增幅0.37%。受稻谷去库存影响,部分存储年限较长、质量不佳的稻谷可能进入饲料及工业领域,预计饲料消费及损耗为1400万吨,增加50万吨,增幅3.70%;工业消费1450万吨,增加50万吨,增幅3.57%。我国进口稻谷(大米进口量除以0.7)450万吨;预计出口稻谷(大米出口量除以0.7)250万吨。
图表:2021-2024年我国农机行业出口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根据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各种农机大中拖、耕整地机械、联合收获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械31.94万台、72.92万台、24.73万台、12.42万台、7.02万台、4.41万台,农机同比分别增长23.56%、10.38%、14.81%、23.46%、9.29%和36.18%。
2020年1-10月我国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已达197.26亿元,超过全年的180亿元,说明我国已经加大对粮食加工机械市行业的扶持力度。
粮食加工机械行业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对中国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粮食加工机械行业竞争替代产品、发展趋势、新产品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中国行业将面临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策略等。粮食加工机械行业报告还对全球的行业发展态势作了详细分析。
更多粮食加工机械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粮食加工机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7年中国儿童服装市场投资机会及企业IPO上市环境综合评估报告
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去杠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经营风险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对...
查看详情
未来橡胶机械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据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橡胶机械专业委员会统计,2021年,全国20家主要橡胶机械厂出2...
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随着中国发展阶段变化,市场对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加之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实施,产业...
快消品行业发展现状、快消品发展趋势如何?随着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复苏,我们看到高端化趋势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消2...
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可以有多重理解。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既...
自行车订单已排到2024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人开始把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新选择。新一轮“骑行热”,使得自行车和...
“让国货更加有力量,那只有持续打造良品,年轻人有消费激情,但并不好忽悠,中国品牌要坚持走正道”。——李松林 中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