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视点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产业集群

2022精炼铜行业消费区域结构及市场走势分析

  • 2022年8月10日 LiuMingYue来源:百度百科 中研网 976 61
  • 繁体

精炼铜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全球铜消费量预计将以年均2.5%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6年达到2800万吨,2030年达到3110万吨。总体而言,2020年至2030年,全球精炼铜需求预计将增长31%。未来对铜的需求有较好的市场预期。

精炼铜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全球铜消费量预计将以年均2.5%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6年达到2800万吨,2030年达到3110万吨。总体而言,2020年至2030年,全球精炼铜需求预计将增长31%。未来对铜的需求有较好的市场预期。其次,未来几年全球铜矿的产量无法得到有效释放,供应短缺风险加大。

2022精炼铜消费区域结构情况及市场走势分析

精炼铜是将粗铜(含铜99%)预先制成厚板作为阳极,纯铜制成薄片作阴极,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

精炼铜行业消费区域结构

从精炼铜行业消费区域结构来看,我国是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中国精炼铜消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电力、家电、汽车等行业。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的精炼铜消费量占比达54%,其次为欧洲和亚洲(不包括中国)地区,消费占比分别为15%和14%。

精炼铜市场走势分析

随着我国精炼铜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精炼铜行业产量也是逐年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精炼铜产量为1048.7万吨,同比增长4.6%。

精炼铜市场走势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全球精炼铜产量达2404.1万吨。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精炼铜产量稍有下降,产量约为2390万吨。从精炼铜行业产量各国分布情况来看,虽然我国铜矿储量仅占3%,但精炼铜产量为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保持领先精炼铜生产国地位,产量达1002.5万吨,远超其他国家,产量占比约为42%。紧随其后的是智利和日本,产量占比分别为10%和7%。

从我国精炼铜行业进出口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精炼铜进口量及进口金额整体处于一个波动上涨的趋势,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未锻轧的精炼铜进口量为180.1万吨,进口金额为162.2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精炼铜出口量及出口金额整体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中。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未锻轧的精炼铜出口量为13.1万吨,出口金额为11.6亿美元。

精炼铜产业链分析

精炼铜处于铜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上游为铜矿石的采选环节;中游为铜矿石的冶炼环节;下游主要将电解铜通过压延、锻造等多种方式加工成各种形态的铜材,然后进一步加工成铜制品,广泛应用到电力、家电、建筑和机械、电子器件等领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精炼铜行业研究报告就是为了解行情、分析环境提供依据,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精炼铜行业报告根据行业监测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研究一定时期内中国行业现状、变化及趋势。

更多精炼铜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精炼铜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体育彩票市场调研 2022年体育彩票行业发展趋势及规划分析

体育彩票行业状况、体育彩票发展现状如何?随着体育彩票市场的发展,后期发行与推广的成本会降低,社会认可度随着时间2...

智能定制化内容审核工具,识别违禁信息,内容安全审核神器

信息过载的大环境下,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接收者。 以亿计算的网民用户、开放的网络平台,两个巨大的变...

半导体及元件板块迅速回暖 2022中国半导体元件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

半导体元件行业现状2022年8月10日,半导体及元件板块大幅低开后迅速回暖,大港股份涨超9%,南亚新材、苏州固锝、长川...

广东发布《公共数据资产登记证书》 未来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提速

广东发布《公共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颁发了全省首批《公共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全省首个经广东...

装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现状分析 装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

装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现状分析装配机器人是柔性自动化装配系统的核心设备,由机器人操作机、控制器、末端执行器和传...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5年碳排放目标分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近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