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数据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数据 > 行业数据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5亿辆 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4亿台

  • 2022年10月8日 LiuMingYue来源:央视新闻 1103 70
  • 繁体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2亿辆,其中汽车3.1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9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1亿人。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5亿辆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2亿辆,其中汽车3.1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9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1亿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品牌汽车表现较为出色。尤其轿车及SUV车型,市占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从销量数据来看,中国品牌所受影响有限,尤其中国品牌乘用车整体表现出色。

具体来看,2021年,中国品牌轿车累计实现销量315.1万辆,同比大涨61.4%。占去年轿车总销量的31.7%,占有率提升了10.7个百分点。中国品牌轿车销量榜单来看,五菱宏光mini、帝豪、逸动、秦PLUS、荣威i5、星瑞、汉、MG5、欧拉和红旗H5位列前十名轿车销量前十排行榜单中(轩逸、五菱宏光mini、朗逸、卡罗拉、Model3、英朗、宝来、速腾、雷凌和凯美瑞),入围的中国品牌轿车仅五菱宏光mini一款车型。

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4亿台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国家,自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排名全球第一之后,中国不断巩固这种地位和优势。目前,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台,机动车驾驶人达4.81亿人,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674万台,新领证驾驶人2750万人。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全面彻底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预测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台的国家,其中汽车保有量则必然超过3亿台。

乘用车行业细分车型分析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59%的表现优秀,这主要是中国的新能源车供给保障较好和需求强,而欧洲的传统车和新能源车产销偏低,因此中国的发展很强。

从乘用车行业细分车型来看,轿车产销分别完成990.8万辆和99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8%和7.1%;SUV产销分别完成1003万辆和101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7%和6.8%;MPV产销分别完成107.3万辆和10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0.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0.6%和0.8%。

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1-6月达到421万台,同比增长71%。其中6月销量88万台,同比增长46%。世界新能源汽车中的商用车有10万台,新能源乘用车为主体。

乘用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已经达到10%水平,其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2%,德国达到22%,挪威达到71%,美国仅有7%,日本仅有2%,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随着美国加大新能源的渗透,世界新能源车进入强势发展的新阶段。

更多行业相关消息,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乘用车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补钙食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钙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我们机体里面最重要的阳离子之一,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的组成成分。体内的钙99%都在骨骼当...

专用元宇宙设备市场存量将在2024年达到100亿 VR设备行业市场深入分析

专用元宇宙设备市场存量将在2024年达到100亿Strategy Analytics元宇宙、AR和VR(MAV)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元宇宙设2...

联想智能家庭科技公司增资至6亿 中国数字家庭系列行业市场分析

联想智能家庭科技公司增资至6亿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联想智能家庭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亿6...

催化剂行业市场需求 催化剂行业市场投资价值评估

催化已作为新世纪优先发展领域。根据统计,大约90%以上的工业过程都需要使用催化剂,比如,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

2022国内煤焦油现货价格与市场需求分析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按干馏温度可分为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和高温煤2...

中国炭黑出口量数据统计 2022年全国炭黑行业产能与市场供需趋势

炭黑是工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其上游为高温煤焦油、蒽油、乙烯焦油等;下游产品有轮胎、涂料、油墨、其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