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深度分析

白炭黑市场分析 白炭黑行业发展前景

  • 2022年5月16日 GuoMeng来源:互联网 1276 83
  • 繁体

现在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纳米白炭黑是最早研究的纳米材料之一,它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白炭黑市场分析

现在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纳米白炭黑是最早研究的纳米材料之一,它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和超细二氧化硅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碱和氢氟酸,不溶于水、溶剂和酸(氢氟酸除外)。耐高温、不燃、无味、无嗅、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

硅橡胶所用的补强填充剂主要是指合成的二氧化硅,又称白炭黑。白炭黑分为气相白炭黑和沉淀白炭黑。1、气相白炭黑粒子的大小、比表面积、表面性质、结构等与原料气体的比例、燃烧速度、SiO2核在燃烧室中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气相白炭黑粒子越细,它的比表面积就越大,则补强效果就越好,但操作性能就越差。反之它的粒子粗些,比表面积也小,补强效果就差,但操作性就要好一些。气相白炭黑为硅橡胶最常用的补强剂之一,由它补强的胶料其硫化胶的机械强度高,电性能好。气相白炭黑并可与其它补强剂或弱补强剂并用,以制取不同使用要求的胶料。2、沉淀白炭黑沉淀白炭黑的性能受沉淀条件如酸度、温度等的影响。与用气相白炭黑补强的硅橡胶胶料相比,用沉淀白炭黑补强的胶料机械强度稍低,介电性能,特别是受潮后的介电性能较差,但耐热老化性能较好,混炼胶的成本要低得多。当对制品的机械强度要求不高时,可用沉淀白炭黑或使之与气相白炭黑并用。白炭黑可以通过适宜的化合物对其进行处理而制成一种表面疏水的物质。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和气相法二种。液相法的条件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处理效果好,但工艺复杂,溶剂需要回收;气相法处理工艺简单,但产品的质量不够稳定,处理效果较差。20世纪30年代,德国、苏联、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白炭黑产品,进入40年代,白炭黑实现了工业化生产。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对白炭黑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生产和应用领域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全球产能达到了较高水平。

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白炭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预测报告分析

白炭黑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普通工业级白炭黑工艺比较成熟,产能也比较充足,但高端气相白炭黑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种高纯的、粒径均匀的以及改性的高性能白炭黑还是以进口为主,这也是国内产业发展需突破的方向。

随着在轮胎胎面应用的增多及绿色轮胎产量的逐渐提高,白炭黑在橡胶产品中的用量将不断攀升,对白炭黑的全球需求构成了强劲支撑。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白炭黑消费国,中国将带动白炭黑行业的需求增长。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获得行业数据,并分析使用行业数据不仅可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亦可优化整体决策。中研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欲获取更多行业分析及相关数据可以点击查看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白炭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五大猪企一季度亏损近150亿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五大猪企一季度亏损近150亿“现在的养殖成本真是在逐年提高,猪饲料价格一直在涨。”同样在河北从事生猪养殖已经有七4...

今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 石油行业市场分析

今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5月16日242...

2022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2022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服装行业市场前景如何?现在,服装行业在不断地更新人们的观念,推动服...

2022年公路养护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公路养护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公路养护行业市场趋势如何?截止2013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万公里。2014年尽管多数省份均下调了交通投资计划,...

2022年金属包装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金属包装行业市场如何?金属包装是中国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约占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10%,主要为食品、罐2...

2022年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行业市场空间如何?“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