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深度分析

共享充电宝具有稳定发展趋势 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前景如何?

  • 2022年5月20日 WuYaNan来源:互联网 529 29
  • 繁体

随着5G的普及,手机续航能力再次受到挑战,随时充电将成为刚需。

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前景如何?

随着5G的普及,手机续航能力再次受到挑战,随时充电将成为刚需。数据显示,2020年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8亿部,一二线城市5G基站数量也将超过25万个。5G的兴起也会手机用得越多,耗电也会越可怕,尤其是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电量的依赖会越来越大他们外出时的银行。

共享充电宝具有稳定发展趋势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就曾表示,华为准备推出的5G芯片耗电量是4G的2.5倍。用电需求或有上升,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在电池电量上也会有提升。

充电宝整体上属于一个存量市场中的两级,即智能手机用户的即时充电需求,多少带有一定的此消彼长的态势。但总体来说,共享充电宝是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可以提供这个存量市场里的用户更多场景、更高频次的需求。预计2022年共享充电宝已经够继续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和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三大类。

共享充电宝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共享充电宝的生产制作,其中包括电芯、电路板、线材、外壳包装材料等充电宝制作原材料,快充技术、匹配识别技术、云服务器、终端管理系统、监测系统等技术支持;中游为共享充电宝相关运营环节;下游为共享充电宝的各种商业场景和公共场景应用,最后进入到终端用户的使用。

我国共享充电宝的应用场景大多为商场、餐厅、酒吧等消费型场景或车站、机场等出行场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断上升,从而使得去到这些相关场景的人不断增加,为我国共享充电宝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流量保障。

随着我国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也是越来越丰富,从日常生活、工作、消费支付到娱乐,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也是不断增加,增加了手机电量的消耗,使得人们对充电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达到了6.7小时,占据了一天的四分之一以上。

共享充电还有市场吗?

6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商务座开始支持无线充电,这意味着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方便的充电方式,成为了新的时代趋势。

无线化充电既是一种未来趋势,更是一种占位经济。共享隔空充,一次投入,无需管理,更有长期收益!

共享充电宝长期发展向好

长期看来,5G 技术的推广和短视频的应用对设备电量的消耗增多,而终端电池技术并未出现重大突破,导致手机的电量支撑不了一天的使用,因此共享充电宝长期发展向好。

想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热点报告推荐:

2022-2027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旧城改造行业发展现状 旧城改造市场分析

旧城改造行业发展现状 旧城改造市场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的...

奶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奶茶行业和奶茶消费群体分析

奶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奶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2021年国外疫情仍旧肆虐,国内疫情此起彼伏,茶饮行业面临9...

地温空调的原理 地温空调的市场前景

“地温空调”的专业术语为“地源热泵”。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

联合国:17亿人或面临粮食危机 粮食行业市场分析2022

联合国:17亿人或面临粮食危机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小麦、玉米、大麦、食用油和肥料的供应链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全球粮...

今年夏粮最低收购价全面提高 粮食物流市场现状2022

今年夏粮最低收购价全面提高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

多地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 辅助生殖行业前景​2022

多地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自三孩政策实施以来,多地密集发布生育支持政策。其中医保对生育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内容。...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