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深度分析

聚乳酸市场分析 聚乳酸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 2022年9月20日 ZhouJiaLiang来源:互联网 995 63
  • 繁体

聚乳酸是目前可降解塑料当中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可通过注射、吹塑、模压、热成型及挤出成型等方式进行加工,在室温下为处于玻璃态的硬质材料,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CH4和水,是一种典型的线性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

聚乳酸市场分析

聚乳酸是目前可降解塑料当中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可通过注射、吹塑、模压、热成型及挤出成型等方式进行加工,在室温下为处于玻璃态的硬质材料,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CH4和水,是一种典型的线性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

聚乳酸是由乳酸脱水缩聚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是目前产业化最快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初始原料为玉米、甘薯等生物质淀粉,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廉价、可再生的优点;它的自降解以水解为主要形式,无需特殊水解酶,聚乳酸废弃物在土壤和水中半年内即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可降解塑料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递、外卖、农用薄膜及商超购物都具有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大量需求,行业市场规模巨大。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162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上升,到2025年将达209亿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由于我国聚乳酸的产能较低,我国聚乳酸进口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近年来聚乳酸进口数量受国内需求的推动迅速攀升,2021年聚乳酸进口达到了25294.9吨。聚乳酸出口在2021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6205.5吨,同比增长117%。

目前聚乳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聚乳酸合成直链脂肪族聚酯,在医用领域是最重要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我国聚乳酸工业已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聚乳酸树脂替代现有降解材料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具有与烯烃类聚合物竞争的能力,"绿色生态塑料"的市场前景将十分被看好。

在全球限塑政策逐渐落地的大背景下,拥有聚乳酸生产能力的企业开始大规模扩产。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3-5年内,预计全球聚乳酸新增产能将达到270万吨,其中我国聚乳酸新增产能为252万吨。预计随着限塑政策在国内不断推进,扩产迅速的丰原生物、海正生物等龙头企业将率先占领市场,享受政策红利。

聚乳酸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聚乳酸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级的包装及餐具、膜袋类包装品等产品和领域。如用聚乳酸制成的农用地膜,在农作物收获后可以自行完全降解消失,既不会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和肥力,也可以免去回收地膜所需的额外劳动力和作业费用,是我国未来地膜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地膜覆盖面积为18000千公顷左右,2020年地膜使用量为135.7万吨。一旦可降解地膜能够普及,聚乳酸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想要了解更多聚乳酸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智慧农业撬动国际市场 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狭义的智慧农业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是集新兴的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

2022空气加湿器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分析

一、加湿器概述加湿器指通过雾化、加热、蒸发等技术使空气湿度增加的家用电器,既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

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分析2022

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s)指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从植物(植物全部或者某一部分)为原料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物质8...

黄金行业市场预测 预计黄金交易量和消费需求将回升

预计黄金交易量和消费需求9月将回升2022年9月20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若各国央行继续大力加息,黄金则可能...

预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将达724.9亿元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分析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上游包括钢铁、涂料、电子器件及定位系统;中游包括生产装备、辅助设备、钻井平台;下游应用于海洋工...

2022海带行业市场现状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海带概述海带(Laminariajaponica),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类。孢子体大型,褐色,扁平带状。分叶片、柄部和固着器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