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年来,各地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周到、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家庭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以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主,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他们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乡村医生和中医类别医师,以及经全科医生相关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职称退休临床医师等。
《2024中国居民家庭医生需求调研及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由较高的重视度,有99.15%的调研对象表示希望有固定的家庭医生为其和家人提供服务。
家庭医生并非“私人医生”,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
家庭医生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较晚,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原则上每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不超过2000人,按照这个规定,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全科医生数量必须达到5名。
2022年初,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从2022年开始,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家庭医生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国内我国的家庭医生队伍发展缓慢,主要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出现了家庭医生队伍,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高收入家庭。
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周边的社区建立医疗服务中心。第二是国家医疗保险患者及社会医疗保险的患者不能享受在家里治疗的报销政策。第三是如果病人过多,没有过多的医生参与进来,不能使家庭医生的队伍壮大起来。第四是医院没有在家庭医生这方面过多的宣传,许多人对此还不了解。
国外家庭医生制度在国外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如(持有医疗保险的一部分)美国人看病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需要,由家庭医生安排病人住院或联系专科医生继续为病人服务。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负责经过家庭医生同意的继续治疗费用。医生、保险公司、医院之间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互相制约。
国家卫健委要求,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升家庭医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慢性病管理能力,拓展康复、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统一,进一步适应签约居民基本用药需求,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原则上可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将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预约检查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可给予家庭医生部分预留床位,方便经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优先就诊、检查、住院。引导签约居民逐步形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就医选择。
家庭医生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医药、健康管理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个日益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正逐步成形。在这个体系中,家庭医生作为连接用户与医疗健康服务的关键桥梁,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在家庭医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随着国民对于家庭医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不少拥有"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源及背景的平台纷纷试水这一领域,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符合中国家庭需求的家庭医生产品。
2022年8月18日,京东健康发布了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该服务支持最多8名家庭成员建档,通过涵盖日常咨询、专科问诊、疑难重症、健康管理等在内的全场景服务,实现"一人签约、守护全家"的家庭化健康管理。
未来智慧家庭医生指以"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整合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 IT 基础设施进行融合,实现家庭医生团队绑定、全科及专科医生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家庭医生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医疗服务供需缺口很大,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基本医疗及健康管理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
想要了解更多家庭医生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家庭医生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