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红色旅游市场格局 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 2022年2月23日 ZhouXun来源:互联网 308 12
  • 繁体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已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旅游的热潮。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已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

文旅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立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包括沪浙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等。

红色旅游市场格局分析

红色旅游景区作为我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物质载体,已形成以重点红色旅游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共同发力的红色旅游大格局。

去年年初,携程发布百条红色旅游线路;5月,正式上线“红色旅游频道”;携程推出的“红色 ”创新项目以串联的新型文旅产品走红全网。另外,携程还推出了百条红色精品线路,并联合国内优质红色目的地,开发专属目的地的红旅文化馆。

“江西、赣州拥有这么多的资源,应该可以更好地去讲好红色旅游的故事。”孙洁表示。她认为,下一步,携程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和流量优势,通过创新营销、精准营销、事件营销等,提升江西省旅游品牌价值。同时依托携程平台优势和创新营销模式,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全面打通,全面做强江西旅游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各大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景点对旅游线上内容的重视,多元化产品服务和个性化旅游需求之间的信息差被进一步弥合,越来越多适应并满足新兴小众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将被推向市场,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投入下,红色旅游保持快速增长。预测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9886亿元,未来万亿市场规模指日可待。

全国每年出行人口中,每4人中就有至少1人选择红色景点。红色旅游这种传承文明、振奋精神、增加阅历的旅游形式,正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按照《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将突破15亿人次。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今年以来全国累计发电量增速已超过5%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今年以来全国累计发电量增速已超过5%春节假期过后,在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带动下,加之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2...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速度有待加快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速度有待加快医疗器械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大多依赖进口。记者在长三角...

“麻辣烫第一股”杨国福申请香港IPO 2022国内连锁餐饮企业上市环境分析

疫情的冲击下,2021年的餐饮连锁行业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及2022年...

气体泄漏检测仪产能利用处于高位 气体泄漏检测仪发展前景及市场应用分析

气体泄漏检测仪发展前景及市场应用分析工业气体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应用于冶金...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 我国碳排放市场格局预测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23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以更大的力度抓好...

预计2022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不足峰值7% 数码相机市场研究

预计2022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不足峰值7%22日,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CIPA)发表预测数据称,2022年全球数码相机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