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330亿 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行情分析

  • 2022年7月4日 yangxianyu来源:互联网 1238 80
  • 繁体

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当今医疗领域,医生资源的短缺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不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严重。智能医疗的可复制性,可以很好的解决优质医生的稀缺性问题。随着人工智能领域,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人

IDC日前发布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全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52.8亿美元(约330.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涨幅为43.1%。

相比去年同期预测值,涨幅略为降低,疫情的影响明显,以及行业端对AI投资日趋理性谨慎。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近几年来,主流厂商的市场格局一直在不断演变,远没有达到格局稳定、几家公司形成垄断的阶段。在未来,技术创新型企业仍有可能胜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人工智能发展快速主要由于应用产业广泛。从产业链的结构来看,在人工智能应用层设计的行业非常的多。软件方面的涉及主要有客服、金融、教育;硬件类主要包含无人机,仓储物流、智能机器人等;还有软硬件均为核心技术的无人驾驶和医疗健康产业。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动静态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是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由于动态检测与识别的技术门槛限制,静态图像识别与人脸识别的研究暂时处于领先位置,代表企业如百度、旷视科技、格灵深瞳等。

从语音语义市场格局来看,语音语义市场2021H2相比2020H2增长37.0%,市场规模达12.3亿美元,全年实现2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驱动力来源于NLP技术的成熟以及相关应用场景的增长,智能语音以及对话式AI子市场均已进入缓慢增长期。

相比于互联网产业,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期与成熟期来得较晚,但是在资本和社会期望的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初步估计2020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512.5亿元,增长率为38.94%。

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在金融行业比较成熟的应用主要有智能投顾、风险管控与智能客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计算机视觉等。

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当今医疗领域,医生资源的短缺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不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严重。智能医疗的可复制性,可以很好的解决优质医生的稀缺性问题。随着人工智能领域,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各项运用变成了可能。这其中主要包括:语音录入病历、医疗影像智能识别、辅助诊疗/癌症诊断、医疗机器人、个人健康大数据的智能分析等。

想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热点报告推荐:

2021-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中国医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医疗废物行业市场经济如何?

我国医疗废物行业相关的重点政策针对方面主要可分为医疗废物的收集、转移、无害化处理以及应急处理这四大方面,并对医...

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稳稳靠泊 集装箱运输行业市场行情分析

7月3日11时50分,最大载箱量24004标准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长益”轮稳稳靠泊在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梅6...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以及卫生部主持的国家金卫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

风电投资2030年全球将超过千亿美元 风力发电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风电投资2030年全球将超过千亿美元研究显示,随着能源转型持续,全球海上风电投资在2030年前迅速增长,总投资预计从20...

2022年陶粒支撑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陶粒支撑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开采逐渐向深海领域发展,对于水力压裂需求增长...

2022年复合氨基酸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复合氨基酸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氨基酸是人体生命运动中所必须的基本物质。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蛋白质合成、胶原...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