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 2022年7月29日 haochenchong来源:互联网 530 29
  • 繁体

中国的肉类加工业经历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到冷却肉的发展轨迹,其中速冻方便肉类食品发展迅速,成为维持许多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新的经济支柱,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西式肉制品发展迅速。猪肉加工作为肉制品加工中最主要的细分,猪肉的价格较大的影响了整个产业链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的肉类加工业经历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到冷却肉的发展轨迹,其中速冻方便肉类食品发展迅速,成为维持许多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新的经济支柱,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西式肉制品发展迅速。猪肉加工作为肉制品加工中最主要的细分,猪肉的价格较大的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环节。

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狠抓各项生猪扶持政策落实,促进生猪复产扩能,生猪存栏连续回升。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399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加1875万头,环比增长5.8%;比2019年低点三季度末增加3321万头,增长10.8%,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

随着畜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畜禽产品调运和生产资料运输逐步畅通以及生猪产能持续提升,我国畜牧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489万吨,比2019年同期减少422万吨,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肉制品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高品质的发展更是肉制品行业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营养和健康成为消费者密集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旺盛,牛羊肉进口来源国正在不断扩展。2012年以来中国恢复了从阿根廷、巴西、智利、蒙古的牛羊肉进口;2017年6月,中国允许美国牛肉输华。随着进口竞争激烈,牛羊肉进口价格维持走低态势。从结构来看,冷冻肉占中国牛羊肉进口结构的96%以上,冷鲜肉只占4%。而依据中国消费习惯,热鲜和冷鲜肉市场仍占主导,国外进口的“冻肉化鲜”与新鲜肉口感差异较大,并不能真正替代国内新鲜牛羊肉。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低价竞争的价格优势只能在短期内有一定影响,要想在全球市场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获得持续性发展,国内企业就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提升品质。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牛羊肉产量有望稳步增长。不过由于价格差异明显,猪牛羊禽肉消费的相互替代情况仍将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中国肉类产品产量大、市场大。当前国内产量已超过8700万吨,占全世界的29%,人均消费达63公斤。预计2020年将有1000万吨的缺口需要进口,将占世界肉类国际贸易的一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成熟的肉类加工技术,中国肉类加工产业被视为食品领域的香饽饽。肉类加工制品产品利润较高,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将是肉类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十三五”期末,将把中国肉类加工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从17%提高到25%以上。

想要了解更多肉制品加工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肉制品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2022年版)》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银发经济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银发经济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00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涉及养老服务、劳动...

中国汽油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汽油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表观需求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主要原因是“十三五”...

中国OLED材料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OLED材料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随着AMOLED加速渗透,智能手机更加追求屏幕在窄边框、高画质、低功耗等基础性能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

中国绿化苗木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绿化苗木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近些年来人们对园林绿化苗木的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

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

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划及未来潜力预测保健品作为提高免疫力简单又便捷的方式,自然成为养生人士的首要之选,不过在中...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