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智慧燃气行业分析 智慧燃气相关设备需求增加

  • 2022年8月31日 ZhouJiaLiang来源:互联网 358 16
  • 繁体

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管线的建成,燃气用气的人口数量和消费量呈指数式增长,用气规模大幅显著提升,燃气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逐步形成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主的供应格局。

智慧燃气行业分析

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管线的建成,燃气用气的人口数量和消费量呈指数式增长,用气规模大幅显著提升,燃气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逐步形成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主的供应格局。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等领域,促进了能源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重塑企业经营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智慧燃气是以智能管网建设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传感、储能、微电子、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之间、各类燃气之间的智能调配、优化替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突破传统服务模式,拓展全新服务渠道,提供系统化综合用能方案,建立智慧服务互动平台,提供最优服务。

我国智慧燃气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我国智慧燃气对应智能终端和智能生产的实现程度整体接近50%,但是智慧运行、智慧检测及智慧巡检的实现程度还未达到峰值,智慧燃气仍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

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贯彻国家方针层面,燃气行业的规模体量正处于高速上升期,未来,智慧燃气的庞大市场是肉眼可见的。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智慧燃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城镇燃气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年销气量越大的企业,其用人需求越大。例如,年销气量超过270亿立方米的企业,每年需要250人以上;年销气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企业,每年需要100人以上。根据人才需求量推算,全国燃气行业每年约需3900人-6000人。

我国燃气行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两个专业,即综合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燃气”方向和石油类院校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燃气方向的学科建设,一方面需拓宽专业内涵、面向未来,另一方面需强化燃气安全技术、着眼当下,加强教材、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科融合交流,才能适应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智慧燃气相关设备需求增加

智慧燃气的核心特征是智慧,这有赖于广泛覆盖前端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包含居民户用燃气表、工商业燃气表/流量计、管网压力计等设备,也是智慧燃气开展的第一步。以智能燃气表为例,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抄表模式下的抄表难、计费难、缴费难等企业痛点,有统计过去五年智能燃气表产量以2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20年智能燃气表产销总量达到2701万台,智能燃气表新增用户数量占燃气表新增用户数量的60%,目前主要包括基于5GNB-IoT、4GCat.1、LoRa、2G等技术的智能燃气表。

想要了解更多智慧燃气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智慧燃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PLM行业市场调研 整体市场扩张较慢

随着国务院等单位先后发布《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我国结婚年龄越来越迟 婚庆产业发展分析2022

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婚礼策划是指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

2022广播电视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规划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多面化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家应制定更规...

POE消费量约64万吨 中国聚烯烃弹性体行业分析

据统计,2021年我国POE消费量约64万吨,同比增长8.47%,我国POE消费以材料改性为主,包括直接改性、接枝改性、发泡改...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据中新社消息,8月30日,福厦高铁厦门北站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成功铺设,标志福厦高铁全...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未来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