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即软体动物中的一类。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真体腔的动物。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但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不发达,仅存在于围心腔及生殖腺腔中。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4部分。贝类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赤贝、蝾贝、田螺、海螺、蛤蜊、文蛤等。
在人工控制下贝类生长繁殖的生长过程。贝类一般为草食性,主要摄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饵料基础丰富。河口内湾一带营养盐含量高,能生长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径流及注入的城市污水中常带有大量有机质,成为贝类丰富的食物源,是贝类养殖的理想场所。浅海养殖贝类不需投饵,可养海面辽阔;滩涂养殖一般也不需耗资建立养殖地,放养苗种后一般1~2年即可采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贝类养殖已成为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中国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为38.2万公顷,同比下降7.7%;扇贝海水养殖产量为174.6万吨,同比下降4.5%。 其中2020年中国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中,辽宁地区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为201291公顷,占总扇贝海水养殖面积的52.6%;山东地区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为127447公顷,占总扇贝海水养殖面积的33.3%。
2020年中国扇贝海水养殖产量最多地区为山东959024吨,占总扇贝海水养殖产量的54.9%;辽宁地区扇贝海水养殖产量341790吨,占总扇贝海水养殖产量的18.28%。
我国虽然是全球的扇贝生产大国,但是目前我国扇贝养殖环境面临一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面积的减少。为了发展我国的扇贝产业,应该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为扇贝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化的苗种分配、养殖管理等;统一进行标准化的技术指导、生产销售等。因此有助于贝类产业结构的优化、自主品牌的创新和贝类产业自制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沿海区域经济,推动贝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布局中,可以划分成贝类养殖区,现代海洋牧场、特色贝类小镇、贝类食品文化街等,进一步促进贝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其次,创新贝类销售模式,大力发展线上销售。引导企业在传统销售渠道上发展电商平台,如利用天猫、淘宝、京东等大型平台,除此外还可与大型商超合作,多角度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发展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多方面立体化销售网络。
贝类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贝类95%以上是养殖获得,另外5%左右主要通过捕捞获得。其中,我国贝类养殖98%以上都是海水养殖,根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9年贝类海水养殖产量1438.97万吨,占比98.7%;淡水养殖量18.96万吨,占比1.3%。
贝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贝类产业在种质创新、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贝类海水养殖产量1316.55万吨,2018年增长到1443.93万吨,2019年略有下降达1438.97万吨。
在人工控制下贝类生长繁殖的生长过程。贝类一般为草食性,主要摄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饵料基础丰富。河口内湾一带营养盐含量高,能生长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径流及注入的城市污水中常带有大量有机质,成为贝类丰富的食物源,是贝类养殖的理想场所。浅海养殖贝类不需投饵,可养海面辽阔;滩涂养殖一般也不需耗资建立养殖地,放养苗种后一般1~2年即可采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贝类养殖已成为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养殖贝类的国家有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中国等。已养殖的贝类有近百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缢蛏、泥蚶、蛤仔、鲍等;也有淡水蚌养殖。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或多级利用饵料,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好。
贝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为满足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要求,选择场地时必须对海区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贝类资源等进行系统调查,据此确定海区生产的安全程度。一般常将养殖海区分为采苗、养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业区。此外,养殖海区还应选在方便生产和生活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贝类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分省市来看,山东省与福建省是我国贝类养殖业大省,年产量超过300万吨,占比分别为27.26%、22.50%。辽宁省与广东省产量占比分别为15.56%、13.36%,其他省市未超过10%。由于我国贝类养殖多呈粗放型,局部地区养殖密度过高增加了当地水域环境压力,随着环境的恶化、环保政策的趋严,我国贝类海水养殖面积越来越小。2014年,我国贝类海水养殖面积153.04万公顷,到2019年已下降至120.42万公顷。
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省贝类海水养殖面积45.82万公顷,占比38.05%;山东养殖面积35.19万公顷,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的29.22%。我国海水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是蛤类、牡蛎、扇贝、贻贝,四大品种产量占贝类总产的80%以上。其中,牡蛎产量最高,2019年产量522.56万吨,占比36.31%。其次是蛤类,产量达到396.74万吨,占贝类产量的27.57%。扇贝近两年产量有所下降,2019年为182.81万吨。贻贝产量最低,2019年为87.07万吨。其他小品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鲍产量2019年比2014年增加了5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3%。
我国虽然是全球的扇贝生产大国,但是目前我国扇贝养殖环境面临一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面积的减少。为了发展我国的扇贝产业,应该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为扇贝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化的苗种分配、养殖管理等;统一进行标准化的技术指导、生产销售等。因此有助于贝类产业结构的优化、自主品牌的创新和贝类产业自制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沿海区域经济,推动贝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布局中,可以划分成贝类养殖区,现代海洋牧场、特色贝类小镇、贝类食品文化街等,进一步促进贝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其次,创新贝类销售模式,大力发展线上销售。引导企业在传统销售渠道上发展电商平台,如利用天猫、淘宝、京东等大型平台,除此外还可与大型商超合作,多角度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发展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多方面立体化销售网络。
利用智能物联网农业技术辅助贝类养殖,在一定养殖水域,根据物联网计算投放苗种密度,采收时配套高效智能设备,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以水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种业优势,建设环渤海地区优质种源供应基地,促进经济贝类种业绿色、智能、高值、可持续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贝类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金属铝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者胜,反之则处于劣势。中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
查看详情
酱油在消费基础成熟后已进入产品升级迭代阶段。从整个酱油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演变的轨迹就是不断的细分化,从最早的黄...
近年来,在国内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国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背景下,青光眼、干眼症、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患者人数不断增...
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接种剂或菌肥(bacterial manure)等,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使农作物获得特定的2...
生物杀虫剂主要分为: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植物浸提液3大类,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2...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按照疾病类型,可以分为哮喘病、气管炎、支...
山地旅游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随着人们度过疫情,全世界都在寻找户外、自然旅游目的地。在后疫情时代,游客的消费需1...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