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视点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宏观经济

懒人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懒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2022年4月21日 WuYaNan来源:互联网 1395 92
  • 繁体

在享受懒人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这些跑腿经济所带来的的弊端,校园跑腿是一把双刃剑

懒人经济发展趋势如何?什么是懒人经济?社会的进步就是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懒人出现,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扩大,懒人用品、食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瞄上懒人群体,准备从他们的“懒惰”身上挖出点金子来。懒人经济能够创造市场商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何谓“懒人经济”?

在当今社会,“懒”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好逸恶劳”的贬义词,而被赋予了更多褒义与时尚的概念。懒人经济能够创造市场商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想让懒人经济真正火爆,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大大增强服务的实用性能,以满足“懒人们”“懒到底”的要求。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懒人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懒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更倾向于花钱去“买时间”、“买服务”。在“懒人经济”的带动下,也催生了不少新兴行业的出现,比如送外卖、代遛狗、代垃圾分类等。想让懒人经济真正火爆,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大大增强服务的实用性能,以满足“懒人们”“懒到底”的要求。

懒人经济推动了网上购物的发展;同时,“网购大军”也加快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因此,进一步拓展网上购物,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也对社会文明起到推动作用。

“懒人”与“跑腿”之间是一种经济交往,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和公平正义。虽然需要是一种客观存在,“懒人经济”完全有兴起的理由,但必须将其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轨道,使之健康、和谐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懒人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在享受懒人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这些跑腿经济所带来的的弊端,校园跑腿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方面:第一,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校园经济产业的发展;第二,是校园创业一个比较好的创业项目,能够在校园就实行的创业项目;第三,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同时帮助其他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第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管理,协调,决策,控制的能力等等,是非常好的一个项目。校园跑腿下的校园可能会面临的是助长学生的惰性,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为有些事还是要自己经历过后才能实现成长。比如代上课,代考试这种就是不合理的校园跑腿服务。

懒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懒人”们养活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也促进了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2020年消费者为“懒”花费的金额规模超千亿,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解放双手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产品与服务相继“问世”。越来越多的懒人产品充斥市场,2020年天猫快速护发产品的消费人数和规模逐年上涨,生活节奏加快,护理时间越来越短。快速护发产品正中懒人“胃口”,女性群体购买意愿强烈。

想了解更多关于懒人经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懒人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热点报告推荐:

2022-2027年中国无人经济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2-2027年中国跑腿服务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养猪何时扭亏?猪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猪养殖行业市场趋势如何?“生猪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

2022国内改善睡眠市场现状及发展详细分析

国内改善睡眠市场现状当代年轻人普遍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失眠严重,这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助眠市场——助眠器材、助眠药物、...

LPR维持稳定 2022房地产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LPR维持稳定,对市场影响中性“主要是LPR报价利率不动并未阻碍银行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业内人士指出。数据显示,年初...

国内文化旅游市场规模现状 国内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文化旅游市场规模现状尽管疫情期间对旅游行业市场打击很大,但随着疫情过后,旅游行业又快速兴起复苏。文化旅游便...

国内旅游平台市场现状 2022国内旅游平台市场发展

国内旅游平台市场现状在疫情没有爆发前,国内的旅游平台市场一直高速增长,在疫情后出现罕见减少。但随着疫情慢慢得到...

2022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根据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要求,组织编制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