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视点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调研资料

水滑石行业市场调研 水滑石行业前景展望

  • 2022年6月21日 ZhouJiaLiang来源:互联网 1379 91
  • 繁体

水滑石也叫镁铝合成水滑石,主要合成方法是共沉淀法,外观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优良的PVC稳定剂,还可以作为阻燃剂、吸酸剂来使用。在国内PVC稳定剂行业的生产商来说,水滑石是其主要的原材料之一。

水滑石行业市场调研

水滑石也叫镁铝合成水滑石,主要合成方法是共沉淀法,外观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优良的PVC稳定剂,还可以作为阻燃剂、吸酸剂来使用。在国内PVC稳定剂行业的生产商来说,水滑石是其主要的原材料之一。

水滑石材料属于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层状化合物是指具有层状结构、层间离子,具有可交换性的一类化合物,利用层状化合物主体在强极性分子作用下所具有的可插层性和层间离子的可交换性,将一些功能性客体物质引入层间空隙并将层板距离撑开从而形成层柱化合物。

我国水滑石厂商主要分布在广东、辽宁、山东、江苏,湖南、湖北、辽宁、青海等地也建有水滑石厂,它们大多数成立于2000年后。随着水滑石市场的扩大,近年来新建立的水滑石厂也逐步投入运营。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水滑石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潜力咨询报告》分析

天然的水滑石数量很少并且难以开采利用,而且天然水滑石不是纯净的,它含有叶绿泥石和白云母等其他物质,因此人工合成得到高纯度的水滑石就成为各种应用的选择。总体而言水滑石作为一种热稳定剂在塑料加工等领域的用量不大,但是地位很重要,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好。国内的水滑石市场规模较小水滑石行业市场调研 水滑石行业前景展望,我国水滑石产品整体上与国际先进产品仍有差距。目前国内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国际知名的热稳定剂生产企业仍长期使用国际品牌的合成水滑石。

国内合成水滑石研究与生产起步相对较晚,但技术进步较快,尤其是应用于普通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的合成水滑石,目前国内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高端市场主要依赖日本协和化学、堺化学进口。而我国水滑石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相比跨国企业及其境内子公司,内资企业的合成水滑石产能规模均相对较小,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其中协和化学是国内最大的水滑石生产企业,丹东松元是协和化学在国内的子公司,协和化学基本控制了国内50%以上的水滑石供给。

在高端的应用领域,包括能源化工企业的聚丙烯树脂生产领域以及高透明聚氯乙烯的生产领域,国内企业使用的仍然以进口合成水滑石为主,主要从日本的协和化学、堺化学等企业进口。目前呈和科技生产的合成水滑石已具备应用在高端领域的性能,成为了中国石化唯一指定使用的国产合成水滑石产品,实现了该产品领域的进口替代。

水滑石行业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水滑石纳米片制备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机理研究的日益深入,在催化、电极材料、光敏化、复合磁体和生物无机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前景,已然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热门项目。

目前来看,我国水滑石市场景气态势良好,市场规模已由2012年的2.3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72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水滑石市场规模将达到19.85亿元。

想要了解更多水滑石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水滑石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潜力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聚流量·重运营·拓市场,优学派2022年度营销大会隆重举行!

近日,优学派2022年度营销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会议聚集公司高层领导、全国经销商伙伴和行业专家,以“聚流量ܧ...

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日前,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资...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每年投入超40亿元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

卫健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据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于6月1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9...

2022我国电力煤炭产品供需局面及总消费量

2022我国电力煤炭产品供需局面及总消费量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我国能源供给情况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富煤是我国能源禀...

2022年LED市场调研 LED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LED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中国LED显示屏企业已占了全球接近8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也促进了新产品L...

2022年动力电池产销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动力电池产销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汽协数据显示,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4.7万辆,环比4...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