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网商学院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商学院 > 培训教材

中国美容美发培训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22年8月9日 HaoChenChong来源:互联网 496 26
  • 繁体

美容美发是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美容美发业已由单一的理发和简单的护肤演变为一个涉及美发、美容、化妆品、美容器械等广泛领域的朝阳产业。产业的终端是美容和美发服务业,它是各种物化手段的人性化的体现。美容美发服务业已成为整个行业的火

中国美容美发培训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

美容美发是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美容美发业已由单一的理发和简单的护肤演变为一个涉及美发、美容、化妆品、美容器械等广泛领域的朝阳产业。产业的终端是美容和美发服务业,它是各种物化手段的人性化的体现。美容美发服务业已成为整个行业的火车头和晴雨表,带动美容美发化妆品及相关行业在探索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

美容美发类型的专业能够帮助更多人创造美以及欣赏美,并且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美容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护肤,变成了集合各种美发产品、行为、器械为一体的朝阳产业,而发型来看,各种展现手法也时时刻刻展现着现代人的审美,与自身的穿搭进行整体的配合,自己也可以成为美容美发师,但是当然系统学习后显得更加专业。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为25.72岁,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1.42:78.58,显示出是一个以女性为就业主体的产业;在从业人员中属本埠就业者占40%,属外省籍或远郊者占60%,这种情况在中心城市更为明显;在从业人员中约有70%为自谋职业及创业者,再就业者约占10%,40~50岁大龄人员约占3%,美容美发业大量吸纳小城镇转移劳动力和待业者,是解决就业和创业发展的良好通道。

在全国33.1万家美容美发行业活动单位中,专业美容企业(含美甲、美体)数量为14.9万个,专业美发企业数量为18.2万个;在140.9万从业人员中,专业美容企业(含美甲、美体)从业人数为76.7万人,专业美发企业从业人数为64.2万人。

市场调研表示,美容消费者去店里接受服务的频率最高,平均每月2.8次。美业会员顾客占比7成,会员消费者的消费频率更高,每月约3.6次,这跟美容项目的疗程性有关。美发消费者的消费频率为平均每月0.7次,也就是说消费者大约43天将去一次美发店。其中,男性消费者频率大大超过女性,购买洗剪吹服务的消费者比例最高。此外,美甲消费者平均消费频率为每月0.5次,养生消费者为每月2.4次。

42.5%的消费者每月在各美业项目上消费500~1000元,其次每月消费300~500元的消费者占比35.3%,每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7.4%,有14.8%的消费者处于300元以下的较低消费水平。

根据美团《2020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生活美容服务业(不含上游美容用品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637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375亿元。其中,美发在美业中的占比57.2%。而2020年美业店关店率从2019年的19.7%下降为17.5%。其中美发、文身、美甲、养发店的关店率都低于2019年,尤其是美发店,关店率从19.1%下降为14.8%,也从侧面体现了美发需求更加刚性,几乎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6年中国美容美发培训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减肥药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

中国减肥药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肥胖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因素、环境...

中国乐器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

中国乐器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

养老理财产品陆续“上新” 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

养老理财产品陆续“上新”!8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两款养老理财产品上市。这两款产品分别是交银理财的5...

中国疫苗行业市场调研:疫苗厂商收入暴跌40%

中国疫苗行业市场现状如何?疫苗厂商收入暴跌40%,新冠还能继续驱动药企增长吗?辉瑞新冠疫苗合作伙伴德国疫苗厂商Bio...

中国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 政务云行业市场现状

中国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

豆奶行业现状 豆奶行业前景分析

豆奶行业现状 豆奶行业前景分析豆奶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它充分利用植物蛋白资源,应用植物蛋白,提高蛋白效价和生物...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