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市场点评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方向分析

  • 2022年6月15日 ZhouXun来源:互联网 415 20
  • 繁体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转发器作为中继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的通信方式。近年来,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的传统航天企业借助云平台、大数据、天地一体化、物联网、5G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卫星通信服务;一大批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及服务也迅速涌现。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转发器作为中继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的通信方式。近年来,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的传统航天企业借助云平台、大数据、天地一体化、物联网、5G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卫星通信服务;一大批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及服务也迅速涌现。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显示: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方向分析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为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规划指出固定通信卫星和移动通信卫星并重发展,强化地面系统建设,通过三步走方针,提出“十四五”卫星通信产业目标:新增建设22颗通信广播卫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卫星有5颗,包括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整星容量超过100Gbps的超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高承载比宽带通信卫星、全球移动通信星座科研星等,带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航天法立法已经提上日程。2019年4月,根据国家航天局消息,航天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有望于2022-2025年出台,也将把商业航天发展相关细节列入其中,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数据表明,2020年,全球将有500~750亿个传感器设备会被连接到网络,这个数字是全球人口数量的7~10倍。面对如此巨大的传感器数量,以及更加巨大的传输数据,卫星通信设备行业传统的电力线或电池供电方式将面临安装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使用寿命以及环保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设备行业使用能量采集技术可以帮助传感器设备实现易安置、免维护、长寿命以及绿色环保等目的。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步开放,卫星国家队和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产业,将带动通信小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市场爆发式发展。2019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686亿元。

北美地区有使用卫星宽带上网服务的传统,近年随300~500Gbps的超高通量卫星发射,服务提供商推出了“无限上网计划”和“100Mbps”速率计划,将卫星宽带的价格推低到每月50~100美元的水平,价格和用户体验都接近地面光纤的宽带服务,成功刺激了需求。

目前我国通信卫星数量占比、卫星通信市场占比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通信卫星规划数量低于美国,未来提升空间巨大。随着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成熟,以及火箭发射能力逐步提升、成本不断下降,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市场空间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本报告在总结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铸造设备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铸造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铸造行业劳动条件非常恶劣,对环境的危害也比较大。作为铸造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2...

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 杨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6月14日,台州40箱东魁杨梅出口迪拜,价值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万多元。据悉,一颗杨梅折6...

电商加速布局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电商加速布局即时零售电商“618”大促仍在火热进行中。其中,小时级、最快分钟级送达的即时零售模式,让消费者随买随5...

炒股软件相关股票受追捧 2022年我国股市行情分析

炒股软件相关股票受追捧自6月6日以来,沪深两市多个交易日成交额超万亿。今日(6月15日)上午,两市成交额突破7000亿3...

农用薄膜行业市场调研 农用薄膜市场前景展望

农用薄膜行业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用薄膜累计产量为77.4万吨,同比下降3.59%;2015-2020年中国农用薄膜产2...

中国十年培养700多万名硕博研究生 2022年研究生就业分析

中国十年培养700多万名硕博研究生十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1...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