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市场点评

2022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 2022年6月28日 LiuMingYue来源:百度百科 中研网 1024 65
  • 繁体

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目前,秸秆及其他非粮原料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标准化培养基的设计、分析与优化控制;基于代谢网络定量分析、发酵动力学等多尺度、多参数发酵优化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耦合酶催化,降低残糖的技术与应用;发酵过程细胞信号传

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目前,秸秆及其他非粮原料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标准化培养基的设计、分析与优化控制;基于代谢网络定量分析、发酵动力学等多尺度、多参数发酵优化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耦合酶催化,降低残糖的技术与应用;发酵过程细胞信号传导研究与高密度技术。

2022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形成了一些优势产品。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发挥着巨大作用。食品在发酵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微生物循环系统,在微生物的繁殖转化下,食品的结构被改变,进而得到发酵食品。

目前国内微生物肥料总产量(包括生物有机肥)为2000万吨,经过5-10年的发展,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市场容量仍然不饱和。而且经过5年以上的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大农场的接受程度会大大提高,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也会更加符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技术进步,农用微生物发酵健康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在肠道菌群、营养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技术产品主要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保健、制造业等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预测,世界微生物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从1863亿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30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2%。

微生物检测行业产值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0.1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40%。微生物健康产品的供需保持快速增长,以益生菌为例,2017年市场规模为460亿元,2022年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预计增长至896亿元,年均增速约为14%。

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改善一些植物或者动物食品的特殊味道。例如乳酸菌、酵母菌在第二次发酵后可以去除甘草的腥味,使甘草提取液口感酸爽,具有酒香。除此之外,微生物的发酵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食品中多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组成以及存在形式,同时,对于氨基酸、总黄酮、脂类等,一定的生物转化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使其化学组成更均衡。

农用微生物菌种主要有用于饲料发酵菌种、生物肥发酵菌种、生物农药菌种。农业微生物布局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谓“大有可为”。

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可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粮食需求、生态环境污染等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再利用;其二,微生物农业是具有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缓解粮食紧缺的矛盾;其三,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农用微生物发酵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农用微生物发酵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与未来增长前景分析

2022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与未来增长前景分析咖啡行业规模,咖啡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进入风口期。星巴克、,...

2022聚酰亚胺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聚酰亚胺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聚酰亚胺行业为满足下游应用产品轻、薄及高可靠性的设计要求,聚酰亚胺PI薄膜向薄型P...

盗龄医生果蔬酵素饮品,促进活力无惧油腻

提到养生,在众多潮流之中,有一类人群选择了“酵素养生”,和药物养生不同,酵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推动剂,更加天然科...

中国工业输送带企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输送带生产和消费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全球输送带市场规模达到20亿平方米左右,...

2022我国特色餐饮行业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

2022我国特色餐饮行业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特色餐饮行业现状,特色餐饮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特色餐饮服务业发展前景与可支...

2022年DHA藻油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调研分析

DHA藻油市场需求、DHA藻油未来趋势如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受益于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全D...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