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深度分析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2025年第三方支付规模将达722.7万亿

  • 2022年11月10日 fengshaojie来源:互联网 1321 86
  • 繁体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支付作为商业社会运行基础设施,更多第三方机构开始深挖自身已有数据资源的价值,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前沿科技进行企业服务业务的拓展,开始进行由单一支付服务商向综合型产业服务商转型的尝试,积极寻求自身的二次增长。这成为支付行业发展的大潮流。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平台,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兴第三方支付平台,几乎普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26.1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8.69%。

2020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总规模达271万亿元支付交易规模,不同支付机构在企业端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壹钱包、支付宝等为代表的头部支付机构,依托场景、技术、资源等优势,提升服务体验,为行业赋能等。如今,我国的支付市场已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

第三方支付行业前景

近年来,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活跃,使得人们逐渐习惯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成为了移动支付中市场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实现271万亿元,增速达19.9%。未来第三方移动支付将继续发展,交易规模不断增大,预计2022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将达379万亿元。

5G技术正成为万物互联的落地基础及智慧城市的技术标配,是支撑各行业创新繁荣和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得益于5G网络在速率上的巨大提升,高容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反馈得以实现。

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后,可有效提升刷脸支付、声纹支付、车载支付、无感支付等新兴支付的交易处理效率,持续拓宽新兴支付方式的切入场景并提升支付效率,进一步带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未来随着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到202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1800.6万亿元,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交易规模将达722.7万亿元。

欲了解第三方支付行业更多深度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预制菜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预制菜市场消费需求预测

预制菜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多地持续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

2022科技地产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科技地产的概念科技地产狭义的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中通过楼盘规划、建筑工艺、建筑材料、通讯信息化、生活智能化等环节,...

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26年行业总资产将达3128亿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平台最大的增长点,网络主播的收入也水涨船高,部分头部主播的单场带货交易额甚至达到千...

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0.94亿 我国旅游用品行业发展如何

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0.94亿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2...

2022工业物联网行业调研 工业物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工业物联网的概念工业物联网是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

智慧气象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