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都迎来了客流高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长沙南站日均发送旅客17.1万人次,日均到达旅客17.4万人次,均超过2019年同期。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门票订单量峰值较今年春节增长78%,长线出行的住宿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40%。
旅游行业市场到底多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近3亿中国人在路上。
不包括境外游,五一期间,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都迎来了客流高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长沙南站日均发送旅客17.1万人次,日均到达旅客17.4万人次,均超过2019年同期。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门票订单量峰值较今年春节增长78%,长线出行的住宿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40%。
走过这个“五一”,2023年火热的旅游经济市场再一次得到检验。今年4月,辽宁锦州、河南信阳、天津等多地的政商考察团赴淄博调研,全国各地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举措、政策也竞相出炉,“淄博烧烤热”的背后,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城市建设中的服务意识和营商环境之争凸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旅游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
今年五一,旅游专列的火热吸引了众多游客。除了淄博的“烧烤专列”,大理的“有风专列”、 成都的“熊猫专列”也广受欢迎,今年3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还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开通“非遗号”“文艺号”“华山号”等旅游文化专列,在这背后,各大城市“卷”的是游客服务链路的丰富与完善。而在各地资金补贴文旅企业、降低旅行社经营成本、加强旅游市场治安、质量监管等常态化巡查、厘清各种管理规范的过程中,推动旅游产业的活力也正在进一步落到商家和市场端。
4月28日18时至5月3日6时,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7768.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6.39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114.5%。其中,上海南京西路、南京秦淮河—夫子庙片区、泰安泰山秀城、长沙五一商圈、成都春熙路大慈坊、南宁三街两巷、西安城墙景区等多个集聚区“五一”假期累计夜间客流量均已超100万人次。
“‘五一’假日旅游市场继续春节以来高开稳走、加速回暖的态势,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均超2019年同期,旅游业迎来了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判断。假日期间,全国1.28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86%,大部分地区旅游景区应开尽开。
“五一”旅游市场复苏,是累积许久的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经济的整体性好转、收入状况的改善,进一步提振了消费信心,为人们把出游热情转化为“说走就走”的行动提供了支持。
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的全国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80.52,仍处于“满意”水平,但是同比下降2.37%,为2016年以来的首次回落。除了因疫情管控导致“盲盒式出游”,目的地生活共享内容欠丰富、现代旅游产品创新供给不足等因素是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更加明显,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风尚,“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受到市场青睐,各地相继推出看展式社交、国风汉服、围炉煮茶、音乐雅集等活动,演唱会、音乐节所在地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升高,旅游在周边消费场景的溢出效应越发明显。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博物院等文化地标热度不减。烟台迷笛音乐节、北京草莓音乐节门票基本售罄。丽江举办简单假日生活节,打造“音乐+文旅+生活方式”的全新范本。武夷山推出闽越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探源线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哈尔滨极地公园吸引1000多名小学生参与沉浸式海洋课堂。成都沉浸式大熊猫义工研学体验、三星堆考古研学、川剧变脸非遗研学、青岛海洋军事展览馆爱国主义研学、天津海洋博物馆科普研学、西溪湿地农业研学等项目丰富多彩。
“市场的加速回暖,也是各地出台发展旅游产业务实举措的结果。”戴斌表示。各地纷纷把旅游作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主战场,丰富产品、提升服务、吸引客流。各地结合“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推出文化和旅游系列惠民活动,实行景区门票优惠,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同时,各地积极营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山东淄博推出烧烤专列、免费停车等措施迎接游客到访;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采取提前开园、常态化开放夜长城等举措,迎接客流高峰;福建武夷山在各景点加派专人疏导秩序,加强观光车调度管理,优化游客出行体验……
随着中央政府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包括放管服在内的改革,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成为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对政府的公权力进行简政放权。以旅游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目标,逐步将政府放在旅游微观市场的手收回来,从以前重视管理转变为重视服务,让旅游市场主体自己来决定发展道路,进而激发旅游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加快营造更加完善、公平的旅游市场环境。以此为目标,对相关的市场管理服务制度进行修订,加大旅游市场的执法力度,对那些有违反公平、公正的市场行为予以打击。尤其是要加大旅游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旅游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从而打造更多具有独创性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实现规模化与品牌化经营,提高我国旅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孤立的旅游产品已经很难保持以前的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全域旅游这种可以将一个区域内多个旅游产品串连起来,满足游客在一定时间内多种旅游休闲需求的旅游模式。因此,不仅要发挥改革开放40年自上而下的改革经验,还要注重发挥市场主体和基层单位的创造力,实现“上与下”的结合,共同推动全域旅游模式在全国的形成。
一方面,加强对全域旅游的调研,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而是根据一个地区的条件,有选择性地突出旅游业特色,进一步做深、做宽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要打破旅游企业各自为政的传统思维,协调好各部门条块分割的部门利益,围绕突出地方特色,科学、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
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
根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旅游度假村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得知,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自2022年11月中旬,中央决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陆陆续续印发了新20条、新10条和对新冠进行“乙类乙管”等通知,标志着疫情防控入境“常态化”下的新阶段。因此国内旅游已经开放,经营上已无障碍,2023年旅游行业将会迎来复苏与恢复,同时由于三年疫情期间阻断人们旅游,因此2023年旅游业的总收入将会大幅度的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旅游业的总收入达到3.18万亿元,往后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将会以平稳的速度发展,预计202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9.75亿万亿元,同步增长30.7%。
到2025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疫情防控基础更加牢固,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在旅游业得到全面落实。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有序推进,旅游业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加快发展。旅游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进一步加强,智慧旅游特征明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旅游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本报告对旅游行业风险投资现状、国际化进程与外资进入、融资渠道、如何运作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旅游行业风险投资的主要现存问题、相应对策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企业的应对策略等。
是风险投资公司、研究机构及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准确了解目前旅游行业风险投资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旅游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旅游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风险投资是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待其发育相对成熟后,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以收回投资,取得高额风险收益。全球风险资本市场已进入新一轮快速...
查看详情
景观照明行业发展如何?景观照明是指既有照明功能,又兼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的户外照明工程。景观照明可分为道路2...
污水处理行业政策导向明显,受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投资规模影响大;目前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市场逐渐饱和,扩能提标改造仍...
污水处理行业政策导向明显,受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投资规模影响大;目前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市场逐渐饱和,扩能提标改造仍...
深圳经济最新数据公布 新港口释放深圳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我国经济大市,深圳的发展情况引人关注。4月27日,深圳披露2...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保健食品已逐渐发展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甚至是必需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