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分析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前沿领域,是数字经济的新赛道和国际竞争的新热点。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期间,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广泛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重塑,但也带来风险挑战,应在探索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加强监管,使其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前沿领域,是数字经济的新赛道和国际竞争的新热点。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期间,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广泛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重塑,但也带来风险挑战,应在探索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加强监管,使其更好服务于人类和社会。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分析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顺应新时代新趋势,利用新技术新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当前,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并向科研领域广泛渗透,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元素、新动能,对科研效率提升和范式变革形成显著催化作用,现代科研活动由此更加高效、精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必将为未来科技发展开启全新局面。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指出,要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探索人工智能治理良策,共促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庄荣文建议,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平等包容的数字世界。把握时代机遇,弥合数字鸿沟,充分尊重并保障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差异化多样化诉求,积极践行“智能向善”,推动人工智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坚持革故鼎新,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世界。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强化创新合作,凝聚创新合力,调动多主体参与,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和衷共济,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提升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治理能力,树立共同安全理念,加强网络安全对话合作,践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数字文明建设筑牢安全屏障。

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公平正义的数字世界。深化互信共治,加强人工智能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交流与协作,携手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变革和规则制定,共同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治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根据预测,到2025年AI在智能手机、PC(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汽车和物联网等细分市场上的应用率将从2018年的不到10%增长至近100%。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技术许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钱堃希望,能凭借技术创新、全球化规模和生态系统赋能,让混合AI成为现实,将AI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为用户带来更深入的体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大模型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以大模型为关键驱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创造可观的增量价值,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深刻变革。“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具有一定基础,应发挥应用场景优势,进一步深耕垂直领域,打造金融、医疗、电力等领域的专业大模型,以高质量应用和数据反馈实现技术优化,帮助大模型迭代升级,建好AI生态。”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制造业经历着快速转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成为主题。”英国标准协会英国-中国商业环境计划主任克里斯·布朗预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将有五个主题方向,包括供应链评估和优化、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符合伦理的产品开发、智能和可持续制造以及人机共存。“在人工智能促使的制造业转型中,人类需向机器学习,更要思考如何与之共存,而不是让机器代替人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专业门槛相对不高的新职业也在不断催生,比如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职业。

6月26日,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山东济宁曲阜开幕。聚焦“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与会嘉宾展开热烈讨论,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并为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事业发展进步积极建言献策。

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表示:“未来十年可能是AI开启的,去年如果算元年的话,今年正好是翻开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篇章。我觉得,可能很大程度上AI会成为贯穿未来十年的一个‘主旋律’。”

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数、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

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将于7月6日-8日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5万平米世博主展览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包括大模型、芯片、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参展企业超400家,优秀初创企业超50家,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7月6日-8日在上海举行

从今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闻发布会获悉,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由上海市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共同主办,将于7月6日-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及世博展览馆举办,并在浦东张江、徐汇西岸设分会场,同步在闵行等产业集聚区开展同期活动。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会议活动总体架构按照“1+1+2+10+N”设置,5万平方米世博主展览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包括大模型、芯片、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参展企业超400家,优秀初创企业超50家,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大会云集国国内外领军学者、知名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等1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包括大卫·帕特森、曼纽尔·布卢姆、约瑟夫·斯发基斯、姚期智4位图灵奖以及迈克尔·莱维特诺奖得主、80余位国内外院士齐聚,特斯拉、微软、亚马逊、苹果、华为、阿里等5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军人才确认参会。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报告利用中研普华长期对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同时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土地拍卖市场冷热不均 热点地区密集进行土地出让 部分民营房企拿地积极

土地拍卖市场冷热不均报道称,今年以来局部土拍市场高光频现。在北京,触顶+溢价成交是主旋律;在厦门,144家房企竞3...

“过山车”后锂价逐步企稳 锂盐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过山车”后锂价逐步企稳 锂盐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上半年,“过山车”是碳酸锂行业的关键词。从2022年11月最高点每吨...

业绩回升、波动加大 信托业积极寻觅增长新动能

业绩回升、波动加大 信托业积极寻觅增长新动能6月2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截2...

上市房企再融资能力加速恢复 房地产开发建设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上市房企再融资能力加速恢复支持房企融资的“第三支箭”加速落地。6月27日,沪深交易所官网消息显示,4家上市房企保利...

7月起国六b全面实施 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速

7月起国六b全面实施 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速新的汽车排放国标即将实施。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

支持住房消费 多地优化公积金政策 市场预期好转 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支持住房消费 多地优化公积金政策近日,多地出台公积金新政,主要包括优化公积金贷款与提取、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