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古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传承古建筑“营造密码”需要更多“后浪”

目前,我国古建筑企业数量较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如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陕西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湖南佑众祠庙古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文物与古建设计研究所、承德畅览古建筑工程

古建筑行业市场前景怎样?千年木塔、百年宫殿、名楼高阁、庙宇石窟……这些遍布中华大地的古建筑,经风霜、历更迭、观沧桑。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与之相见,真是莫大的幸运。

对古建筑修缮,就是重新让它焕发出历史的魅力,彰显出它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但是,年轻人们热衷于古迹凭吊,却并不愿投身于其中。

如果你想了解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古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古建筑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古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作为是炎黄子孙,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平面的布局的群体性。中国古代的建筑基本上没有单栋的独立的出现的。我们看宫殿如北京故宫,各个地方的寺庙建筑,不管是佛教的佛寺,还是道教的宫观,还有民间的庙宇,老百姓的祠堂会馆,学校的书院,甚至普通老百姓的民居住宅,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基本上没有单栋的,独立的出现的。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那就是在风景名胜地。都是以点景的形式出现,比如地方的一个亭子,山顶上的一座塔。除此之外,都是一个建筑群。

在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在“土木建筑”大类中“建筑设计”类设置了“古建筑修缮”这一专业,由“古建筑修缮与仿建”更名为“古建筑修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中设置了“古建筑工程技术”一专业,在本科中则新增设置“古建筑工程”一专业,专业内涵由技术扩展到工程层面。

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倾斜摄影技术、GIS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研究逐渐完善,也被适当的应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实践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获取古建筑较为准确的几何信息,完成数据采集,生成点云模型;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建立BIM模型,输出二维图纸,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GIS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行古建筑各项档案数据的储存、管理与保护,便于查阅。新型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古建筑修复的每一个环节,为古建筑修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当我们在建筑中漫步,那一座座建筑,仿佛活了起来,一种气息在其中流动。又像是有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那中间蕴含着的中华文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古建筑,体味那当中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

古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古建筑朝代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唐朝的雄伟,宋朝的简洁,清朝的斗拱比例小,雕花更多。地域不同,建筑形制不同:黄土高原上气候干旱,人们住窑洞;南方雨水充沛,人们住干栏式建筑。

古建筑修缮前,首先要正确对待古建筑修缮维护的相关核心理念,这也是建筑设计师方案设计思路和施工技术的重中之重。根据现行优秀古建筑的评价标准和法律,正确对待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和人文价值,全面把握古建筑现状,确立消费者对古建筑修复的具体要求。

目前,我国古建筑企业数量较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如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陕西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湖南佑众祠庙古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文物与古建设计研究所、承德畅览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含辉古建园林有限公司、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海八瓣莲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海疆古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燕都中式建筑文化研究院、玉树州拉布民族古建筑有限公司、苏州东吴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苏州蒯祥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大冶古建园林等等。

我国古建修复的利润达8%左右,高于只有3%-5%的新建建筑一倍左右,我国古建修复市场在近几年涌现热潮。

目前,我国古建筑市场供给主体主要分为古建筑修复、保护工程和仿古建筑工程,其中古建筑修复、保护市场规模约占古建筑行业整体规模的10.08%,仿古建筑规模约占古建筑行业整体规模的89.92%。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文物修复越来越重视,对老技工的待遇也逐渐上升,但依然缺乏吸引力。基层古建修复行业薪资待遇较低且上升难度高,工作辛苦,导致了出现相关专业毕业生多但真正从事且坚持下去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使得当前文物修复热度虽高,但仍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不乏此类案例。例如,个别工匠在运用传统技术工艺修缮古建筑时,缺乏规范的古建筑技艺理念,施工中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进而对古建筑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甚或破坏。这样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最终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甚为可惜。同理,对古建筑技艺传承过程的规范也很重要,这可保证古建筑技艺在代际传承中顺利进行。对古建筑技艺的规范,可通过著书立说、视频图像等方式,将古建筑技艺规范而又形象地绘制、记录于世,化“无形”为“有形”。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的《鲁班经》、清代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及近代的《营造法原》等建筑术书,都规范保存了古建筑技艺的部分内容。相关技艺代表性匠师亦可将古建筑工序及技术要求等整理成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此外,还可辅以录像、拍照、测绘等摄像、摄影技术及计算机制图等现代手段,对古建筑技艺进行记录。

一些古建筑企业管理层的年龄普遍年长,但部分企业对古建筑施工技术人才需求大,施工队伍年轻化较低,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偏少,古建筑行业的员工综合素质急需提高。老技工老去,新生代力量又颇显不足,古建修复行业如今的问题非个案。

古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在传授古建筑技艺后,技艺传承人应对青年匠师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与检验,确保技艺传承符合行业规范。青年匠师在学习古建筑技艺及实践过程中,应记录诸如工序、技术要点等相关材料,待日后进行整理甚或正式发表。相关文化部门应积极引导长期从事古建筑营建、修缮工作的老匠师,在工作之余,提升其文化知识水准。如一代宗匠姚承祖先生,曾认为没有文化的工匠不是一个完整的工匠,其在从事古建筑营建工作之余,认真研读《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此番经历为其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任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著《营造法原》,终成一代巨匠。类似匠师们的榜样力量,将为规范古建筑技艺传承提供巨大的帮助。

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逐渐献身于文物修复及古建筑修复领域。前沿技术、新型材料、高端设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批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古建筑材料、方式制造工艺中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修补古代建筑必须选用全新的发展理念制造工艺,应用最先进原材料。但应用新技术跟新原材料,必须综合考虑古代建筑的承载力。检修个人行为不可以直接损害理事长做兼职自身。二是设计风格修复的定义。在保证原建筑主体结构永恒不变的与此同时,依据原设计风格更改并增加有关原素,完成建筑类型的改善。这是一个根据历史时间并可以达到合理修补功效的定义。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古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3年中国绿色电力行业现状分析及行业前景展望

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

印章个性化和定制化趋势日益显现 2023年印章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在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印章这个古老的身份认证工具也在不断演变和适应。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货币领域,而印章...

轻工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上半年我国轻工业运行平稳动能足

今年上半年,我国轻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消费市场稳步恢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最新数据显...

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有望突破至316.6 亿元 2023年电子特气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受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电子特气有望快速成长!中国 TV 品牌崛起提升了对大尺寸面板的需求,随着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2...

6月末科技创新再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1200亿元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6月末科技创新再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12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6...

2023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国内市场规模超百亿 2023年空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3上半年空调产能的大幅扩张,地产竣工刚性需求的释放,以及酷热的天气,共同成就了空调市场的超预期增长。出口方面...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