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今起下调 航空生物燃油行业深度分析

近日,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发布通知,从今天起,燃油附加费进一步下调。以深圳到成都航线为例,如果今天购买机票的话,一张机票相当于可以节省20元。在线旅游平台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机票价格相对稳定。截至目前,元旦期间国内及跨境航线含税单程机票均价为827元、2075元。

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今起下调 元旦期间国内单程机票均价为827元

近日,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发布通知,从今天起,燃油附加费进一步下调。以深圳到成都航线为例,如果今天购买机票的话,一张机票相当于可以节省20元。在线旅游平台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机票价格相对稳定。截至目前,元旦期间国内及跨境航线含税单程机票均价为827元、2075元。

近日有在线旅游平台接到航空公司消息,自2023年11月5日(出票日期)起,下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其中,成人旅客: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6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110元燃油附加费。机票燃油附加费相较于调整前分别降低了10元和20元。与暑期相比,11月燃油附加费价格仍较高,但四季度为旅游淡季,机票价格较低,即使加上机建燃油费用依然有优势。在第三方旅游平台上,11月北京-西安机票价格(含机建燃油费用)为340元,上海-厦门360元,杭州-昆明410元,青岛-哈尔滨310元,武汉-南宁280元,长沙-济南310元,价格均低于高铁。

什么是燃油附加费?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航司经营,航司在规定范围内可自主确定国内航线旅客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此前,航空方面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征收采取的是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受油价波动影响,各家航司都会相应调整。

此前三次上调分别是:

今年8月5日,燃油附加费迎来首次上涨,调整至30/60元。

9月5日起上调至60元/110元。

今年10月5日迎来第三次上调,调整至70元/130元。

航空生物燃油行业深度分析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29年中国航空生物燃油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航空生物燃油一般指生物航空燃油,是利用地沟油等提炼的生物燃油,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可降低所使用燃油的总体碳强度。

第一章 航空生物燃油行业概况

第一节 航空生物燃油的相关介绍

一、航空生物燃油的概念

生物航空燃油,是利用地沟油等提炼的生物燃油,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可降低所使用燃油的总体碳强度。

转化特点:已成功转化为生物航煤的原料有废弃动植物油脂(地沟油)、农林废弃物、油藻等。“变身”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将原本浓稠、粘腻的油脂粘度、沸点等降低,再生为生物燃油。

二、航空生物燃油的特点

更加环保:生物航煤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饮废油、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

三、航空生物燃油的作用

飞机能喝“地沟油”是航空业减排的现实需要。民航领域极高的投资成本、较长的研发应用周期以及超高的安全性要求,使其成为最难实现近零排放的领域。航空运输业碳排放主要来自飞机航空燃油燃烧,与电力、汽车等行业相比,航空业绿色转型的步伐明显偏慢,使用传统航空燃料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航空运输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2%。气候行动追踪组织将航空业碳中和发展目标进展评为“严重不足”。如果不加控制,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25%的碳排放来自航空业。

随着实现“双碳”目标日期日益临近,航空燃料的绿色转型越发紧迫。目前,全球广泛研究且可行性较高的能源替代方案有电动化、氢能化、可持续航空燃料三种。民航飞机的特点和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电能、氢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替代,并对碳减排提供有效帮助。航空业在低碳能源上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从技术及已有商业应用角度看,中短期内可持续航空燃料将成为航空业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力。

第二节 中国航空生物燃油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一、中国航空生物燃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生物航煤是可持续航空燃料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原料主要包括餐饮废油、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等。其成分与传统航煤较为接近,虽然燃烧也会产生碳排放,但由于其原材料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精炼环节的能耗外,不会额外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起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据测算,在保证飞行动力的前提下,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减排幅度比传统航油少80%,且航空公司几乎不需要对飞机进行改装便可直接使用。因此,多数国家将其看作航空业减排突破的关键。

二、中国航空生物燃油的开发状况分析

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民航运输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消费和排放将刚性增长,实现民航绿色转型、全面脱碳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2023年年初,民航局印发《“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这部民航历史上首个以“绿色发展”命名的《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取得突破,相比我国超3000万吨的航油年消耗量而言,这个数字不大,但要完成这个“小目标”却并不容易。目前,国外生物航煤的发展重点已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工艺研究转向了商业化应用,开展了大量试飞和应用推广工作,不仅商业飞行次数达到10万量级,多个机场已实现生物航煤常规加注。我国虽然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生物航煤首次试飞,但至今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航煤产业,商业应用处于停滞状态。

究其原因,一是生产成本高昂。不同生产技术对应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成本是传统航空燃油的2倍至3倍。现阶段,由于缺乏强力政策扶持,航空公司燃油替代成本压力较大。二是原料供应缺乏保障。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现阶段发展生物燃料仍需以“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发展原则,现有技术水平下发展生物航煤更多以非食用油料为原料,大规模上产面临资源限制问题。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产生的废弃油脂折合约290万吨标准油,数量较为有限。同时,废弃油脂比较分散,不仅收集难,质量与定价监管也不容易。

“双碳”目标下,生物航煤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以更超前的眼光加快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可持续航空燃料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生物航煤优先利用机制,出台终端补贴政策。推动生物航煤商业化生产,规范原料种植收集、燃料储运机制,并建立生物航煤示范运营航线。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鼓励和引导,加大技术研发攻关和资金支持,尽快突破以纤维素等为原料的新一代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以破解原料制约难题。

三、中国航空生物燃油的应用状况分析

近年来,油气巨头纷纷发力以生物柴油、沼气等为代表的生物燃料,并将其作为公司能源转型的关键增长引擎之一。此外,各大公司对生物燃料新技术的研发也在加强。

据测算,生物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是化石燃料的一半,在现代交通等多个领域是行之有效的减碳路径之一,可以用作化石能源的重要补充,对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全球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加剧之际,对于生物燃料的原料来源——自然作物的需求引起了争议。有人表示,如果减少使用植物性燃料,世界上更多的作物将可用于粮食,但也有人认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粮食产量来解决。食物和燃料之间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因为目前的再生农业新技术意味着产量可以增加到足以满足这两个行业的需求。

所以,基于对粮食安全与环保因素的考虑,欧盟正在积极推动其作物原料向废弃食用油等非粮原料的转型,以应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只有加快生物燃料原料和加工技术创新,才能解决生存和气候危机的双重问题。

而放眼国内,目前对于废弃食用油的新能源燃料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民以食为天”,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国内对于食用油的需求要高于国外,所以暂不用担心餐饮废油会面临短缺的问题。

用餐饮废油提炼出高纯度高清洁的厨用燃料和工业燃料的科技成果也有许多,经过各项检验得以面市的产品却很少,因为燃料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最为看重和关心的。况且要使新能源生物油达到高效燃烧却又低耗能低排放无污染的标准,确实是难倒了一片入行生物油燃料的商家。还有定价问题,价格太高产品很难普及和推广,价格太低又卖不出来,很多廉价生物油类都是添加了危化品的醇基燃料,使用风险大,安全系数低,大家一定要会分辨。

但如果生物燃料在国内普及开来,它的发展机遇和前景还是很大的。使用场景广泛,例如普通的餐饮饭店、各种食堂、洗浴行业以及工业加工等。

随着实现“双碳”目标日期日益临近,航空燃料的绿色转型越发紧迫。目前,全球广泛研究且可行性较高的能源替代方案有电动化、氢能化、可持续航空燃料三种方式。依据现状分析,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角度,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中短期内实现民航碳减排目标最重要的途径。

我国目前年航煤消费量约3000万吨,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也相当于3000万辆经济型轿车一年的排放量。同时,这种变废为宝的利用还能解决餐饮废油回收利用问题。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到,2021年到2025年我国SAF燃料使用累计达到5万吨;力争2025年当年SAF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这是我国首次从政府层面提出SAF使用的量化目标。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预计显示,到2030年,SAF总产量有望达到2400万吨。到2050年,航空业65%的减排将通过使用SAF来实现。

研究表明,随着技术性能的提高,航空生物燃油行业将有望获得,在未来几年中,航空生物燃油市场将迎来更多的竞争和投资。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4-2029年中国航空生物燃油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航空生物燃油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航空生物燃油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航空生物燃油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工信部:2G、3G退网要充分保障用户权益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

工信部:2G、3G退网要充分保障用户权益针对社会关注的“2G、3G退网”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G、3G退网...

煤矿发展趋势分析 两协会倡议书:煤矿生产企业要努力稳产增产、增加可调用资源

两协会倡议书:煤矿生产企业要努力稳产增产、增加可调用资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

城市更新发展分析 多重政策推进 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多重政策推进 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近日印发方案,推进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社区、小区...

2030年我国将实现6G商用 5G应用规模化发展分析

2030年我国将实现6G商用据央视新闻,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6G技术其实是5G代际更新的一...

卫星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2023年12月6日3时2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

无源光网络(PON)行业现状分析:50G PON将成为智慧教育校园的必选项

智慧城市需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让城市服务、资产和系统能够实时协同运行,为工作、生活和娱乐提...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