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事关房地产企业 央行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房地产金融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分析报告

  • 李波 2024年1月26日 来源: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1433 95
  • 繁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息,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息,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商业银行抓紧落实《通知》要求,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明确经营性物业贷款定义

《通知》所称经营性物业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持有已竣工验收合格、办妥不动产权证书并投入运营的综合效益较好的商业性房地产的企业法人发放的,以经营性物业为抵押,实际用途投向物业本身或与房地产相关领域的贷款。

商业性房地产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务中心、写字楼、酒店、文旅地产项目等,不包括商品住房、租赁住房。除本通知所称经营性物业贷款外,其他贷款仍按现行政策执行。

坚持依法合规展业

《通知》明确,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符合《通知》定义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应纳入房地产贷款统计。

经营性物业贷款的借款人须依法成立,承贷物业应产权清晰,无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经营性物业贷款的借款人可以为房地产开发企业。

经营性物业贷款可用于承贷物业在经营期间的维护、改造、装修等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以及置换借款人为建设或购置该物业形成的贷款、股东借款等,不得用于购地、新建项目或其他限制性领域。经营性物业贷款在发放前应明确贷款用途。

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商业银行要根据承贷物业经营状况、评估价值,以及借款人及其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

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承贷物业评估价值的70%。商业银行应结合承贷物业经营情况等因素,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借款人协商确定贷款利率及还本付息方式。

经营性物业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且贷款到期日应早于承贷物业产权证到期日至少5年。经营性物业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应为承贷物业本身的经营收入。商业银行应与借款人在贷款合同中约定资金管理账户,承贷物业经营收入原则上均应进入该账户,优先用于偿还当期贷款本息。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承贷物业经营收支情况的监测,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商业银行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应以承贷物业作为抵押品。结合第三方评估公司价值评估情况等,审慎确定物业评估价值。借款人与承贷物业实际经营管理主体不一致的,可将承贷物业实际经营管理主体作为共同借款人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人。

加强风险管理

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将经营性物业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强化贷款审批、发放、收回全流程管理,切实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支持通过银团贷款模式分散风险。

商业银行应严格开展贷前调查和贷中审查,科学区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集团控股公司风险,承贷物业有共同产权人或第三方权利人的,贷款前应取得其书面同意。

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投放后的管理,严防贷款被挪用;及时对物业经营及价值情况开展跟踪评估,严密监测借款人及集团公司经营、财务、信用、担保、融资变化等重要信息,全面掌握各种影响贷款安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缓释和保全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各分支机构要加强经营性物业贷款监管,指导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落实本通知要求,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刚刚跨入2024年的中国房地产,迎来的一则重磅消息。

房地产金融是在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的总称。

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多种金融方式和金融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促进房地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良性循环,保障房地产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房地产金融在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

房地产金融行为对个人住房、房地产企业经营和经济市场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房地产业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以及房地产开发运用的“财务杠杆原理”决定了房地产资金不可能单纯依赖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必须依靠金融工具融资。

房地产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房地产金融,是与房地产活动有关的一切金融活动。狭义的房地产金融表现为一些具体的金融形式,如对房地产银行发行债券,成立住房储蓄机构,安排房地产企业和基金上市,成立按揭类的证券公司,抵押贷款证券化等等。

一种看法认为,房地产金融最简单的含义就是房地产资金的融通,其实,房地产资金的融通不等于房地产金融,融资是房地产金融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房地产信贷融资、房地产股本融资、房地产债券融资和运用信托方式融资等。

房地产金融除了融资功能还有许多其他的金融功能,如房地产保险、房地产信托、房地产证券、房地产典当等。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现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金融。

房地产金融还包括房产金融和地产金融。房产金融指房屋或建筑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资金融通活动。地产金融又称土地金融,指围绕土地的有偿使用而产生的融资活动,具体可分解为市地金融和农地金融。

市地金融是指围绕城市土地的开发、建设、经营所展开的资金融通活动,包括市地获得金融、市地改良金融、市地转让与经营金融。农地金融是围绕农地的开发、生产、经营而展开的资金融通活动,在国外又称农业金融,主要包括农地获得金融、农地改良金融、农地经营金融。

房地产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受到经济下行等宏观因素的影响,2022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具体来说,2022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值为132895亿元,同比下降10.0%。

截止到2023年7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呈下降趋势,累计值降至67717亿元,同比下降了8.5%。政府为积压房地产泡沫,为房地产降杠杆,这对房地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投资额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集中在住宅领域,从2016年开始住宅投资比例逐渐增加。截至2023年7月,住宅投资累计值达到51485亿元,同比下降7.6%,占据了房地产投资总额的76.0%,比重比去年增加0.3个百分点。

其他投资占比第二,从2015年开始呈震荡增加的趋势,截至2023年7月其他投资累计值为8707亿元,同比下降7.4%,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9%,比重增加0.6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占比第二小,从2016年开始其比重不断减小,到2023年7月,其累计值为4837亿元,同比下降18.3%,其占房地产投资累计值比重为7.1%,减少0.9个百分点。

办公楼投资占比最小,从2015年开始其比重不断减小,到2023年7月,其累计值为2689亿元,同比下降8.1%,其占房地产投资累计值比重为4.0%,减少0.01个百分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自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一直呈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7月,实际到位资金总额为136866亿元,同比下降了13.2%。

从资金来源来看,2023年1月至7月,自筹资金总额为23916亿元,同比下降了23.0%,占到年度资金总额的30.6%,比重最大;其次是国内贷款,总额为9732亿元,同比下降了11.5%,占到年度资金总额的12.4%。

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政策是实现我国政治目标、改善人民居住水平、培育支柱产业必需的制度保障。我国实现小康目标和发展房地产业需要明确而长期的金融支持政策。

发达国家在提出解决居民住房和发展住宅产业的政策目标后,持续稳定的住宅融资政策保障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和鼓励使其迅速成长为支柱产业。我国已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明晰稳定的房地产金融配套政策成为居民提高住房消费能力的保证。

2022年11月11日,央行、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也即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对保持房地产业融资合理适度、推动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那么,此次发布的《通知》则更体现了积极的信号,具有非常好的政策导向:保持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复苏的坚定决心,这应该是《通知》出台持最大政治经济意义所在。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简称《通知》),主要内容是对去年发布的支持房地产金融“十六条”规定中的两项有适用期限的——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和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其他不涉及适用期限的政策长期有效。

房地产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提高了当期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居民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这种预期造成了居民住房信贷的快速增长。

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住房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信贷在住宅融资中的份额仍将是住宅融资的主要工具。而日益发展的证券化金融工具将成为住宅融资的有益补充,将大大丰富和完善住宅融资的渠道和手段。

房地产金融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政府调控政策和市场规模的变化为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竞争格局和风险控制也给行业带来了挑战。

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未来房地产金融行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4年饮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饮料,指的是那些经过定量包装,可以直接饮用或按照一定比例与水混合或泡制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乙醇含量不得高于0.5%1...

2024中国宠物卫生用品行业市场空间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2022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超过1.16亿只,其中犬的数...

数字产业化细分行业市场现状及数字产业化渗透率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数...

中国度假村产业链全景分析 度假村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度假村的概念及类型度假村是为旅游者的较长时间的驻留而设计的住宅群。在它的全价中,除了住宿费外,还有公共设备、体...

商业印刷行业进口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印刷绿色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业印刷是以商业为目的的印刷活动,包括各类包装、标签、宣传册、海报、名片等印刷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

中国护手霜行业市场调研及形势分析报告2024

护手霜的发展前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手部皮肤的关注度将不断提高,这将进一步推动护手霜市...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