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总投资630亿 京东方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奠基 OLED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李波 2024年3月27日 来源: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1248 81
  • 繁体

3月27日,京东方(BOE)宣布在成都正式奠基国内首条、同时也是全球首批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3月27日,京东方(BOE)宣布在成都正式奠基国内首条、同时也是全球首批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项目总投资高达约630亿元,不仅成为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更显示出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雄心壮志。

该生产线项目占地约1400亩,设计产能为每月生产3.2万片玻璃基板,其尺寸达到2290mm×2620mm。这一规模的生产线将主要用于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显示技术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生产线将采用先进的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TPO)背板技术与叠层发光器件制备工艺。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OLED屏幕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该生产线还能够大幅提升中尺寸OLED产品的切割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产品。

预计该生产线将在2026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建成满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400亿元。这一成就不仅将显著推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将使成都成为全球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中尺寸OLED显示器件生产基地。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的地位,也为上下游产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在奠基仪式上表示,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和产业集聚优势,促进半导体显示产业升级,加速全球OLED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这无疑是对中国显示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一次有力展望,也显示出京东方作为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总的来说,京东方在成都投建的国内首条、全球首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不仅是中国高科技制造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是推动全球显示技术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的地位,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OLED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

一般而言,OLED可按发光材料分为两种:小分子OLED和高分子OLED(也可称为PLED)。OLED是一种利用多层有机薄膜结构产生电致发光的器件,它很容易制作,而且只需要低的驱动电压,这些主要的特征使得OLED在满足平面显示器的应用上显得非常突出。

OLED显示屏比LCD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发光效率高,能满足消费者对显示技术的新需求。全球越来越多的显示器厂家纷纷投入研发,大大的推动了OLED的产业化进程。

OLED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调研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调研表明,该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阶段。以下是关于OLED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些关键要点:

市场规模与增长:OLED面板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显示技术的需求增加,以及OLED技术在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OLED市场有望继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9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应用领域扩展:OLED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OLED技术还在电视、可穿戴设备、汽车、VR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领域,OLED显示屏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视性和更丰富的信息显示,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内部显示技术的首选。

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OLED制造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OLED显示产品的高品质。此外,AMOLED技术的普及也推动了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的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企业竞争与合作:全球各大电子厂商纷纷加大对OLED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并推出了一系列搭载OLED屏幕的产品。同时,企业之间也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OLED行业的发展。例如,一些企业正在与上游材料厂商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材料和工艺,以提高OLED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然而,OLED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等。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新技术,同时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综上所述,OLED行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以及企业竞争与合作等趋势。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显示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OLED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OLED显示芯片的增长率未来几年预计如何

OLED显示芯片的增长率在未来几年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首先,从OLED面板的出货量来看,未来几年OLED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保持增长。这主要得益于OLED技术在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显示技术的持续需求。特别是随着AMOLED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市场的驱动芯片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

其次,从OLED显示屏驱动芯片的发展前景来看,未来几年也将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全球OLED市场的不断扩大,驱动芯片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同时,无源矩阵OLED显示驱动芯片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预计其市场份额也将继续增长。

此外,OLED电视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超大型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OLED显示芯片需求的增长。

综合以上因素,未来几年OLED显示芯片的增长率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增长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因此,具体的增长率还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

总的来说,OLED显示芯片市场在未来几年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具体的增长率还需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OLED显示屏的分辨率和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实现了更薄、更轻和更节能的特性。这些优势进一步推动了OLED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球OLED显示屏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总的来说,OLED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乐观,但也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完善等方面持续努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宽,OLED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并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OLED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4年中国光蓄电池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结构及重点企业

光蓄电池,也称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这种电池能够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广泛应...

酒店用品行业销售市场现状及未来投资机会、前景分析

酒店用品行业依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国内出游人次和出境游人次的增长,酒店用品市场的消费...

2024中国食品检验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格局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同时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生物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

2024高压开关行业市场未来需求趋势及机遇预测

随着行业市场规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的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高压开关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高压开关行业...

激光电弧行业市场竞争及未来趋势预测2024

激光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可广泛用于切割、焊接、打标、表面处理等工艺。随着现代工程领域对焊接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智慧养老产业链发展现状及供需格局、前景调研分析2024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慧养老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更深入地应用于智慧...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