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2024年充电桩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 李波 2024年5月10日 来源: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1143 73
  • 繁体

从成都和南京的两个不同的大气污染防治和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来看,两地在推动绿色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从成都和南京的两个不同的大气污染防治和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来看,两地在推动绿色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成都的《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侧重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成都市计划在今年新增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显示出成都市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为了满足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成都市还将新增充(换)电站不低于300座、充电桩不低于4万个,以及新增路侧充电设施500个。这些充电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成都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便利性,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南京市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则更侧重于交通运输设备的转型和更新。南京市计划加快老旧营运柴油货车的淘汰更新,这是为了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南京市还计划新增公交车辆实现新能源、清洁能源全替代,持续推进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这些措施将推动南京市公交系统向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此外,南京市还计划到2027年新增公共充电桩5000个,这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总的来说,成都和南京两地在推动绿色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目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措施也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充电桩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充电桩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模式,“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模式,“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用户”模式。

电改放开后,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化,民营资本等有望进入,而充电桩企业具备熟悉市场的优势,同时转向下游环节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将充分显现。随着各界资本纷纷进入充电运营领域,设备企业+资本进行的转型将带来各种运营模式的创新。

当前,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创新商业模式有常州众筹模式、“电桩”模式、PPP模式、特锐德模式、华贸中心模式等等。另外,目前国际主流的充电桩运营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电网企业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汽车厂商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持续创新高。数据显示,2015-2023年,国内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持续上升,其保有量规模从2015年的15万台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272.6万台,CAGR为43.7%。

目前国内公共充电桩以交流充电桩为主。近年来,公共直流充电桩的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公共交流充电桩124万台,占比57.7%,公共直流充电桩90.8万台,占比42.3%。

2024年国内充电桩产业运营现状

2024年国内充电桩产业的运营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充电桩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517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充电桩数量迅速增长: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据统计,截至2024年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运营量已达到282.6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23.9万台、交流充电桩158.6万台。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7万台。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充电桩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传统能源公司、新能源公司、充电桩制造商以及一些初创企业。他们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服务、降低成本等方式,努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地区差异明显:在充电桩建设方面,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的普及程度较高,充电桩建设需求较大,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快充电桩的部署。而二三线城市则相对滞后,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来也将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步伐。

政策推动明显: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2024年国内充电桩产业运营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充电桩数量迅速增长、市场竞争激烈、地区差异明显和政策推动明显等特点。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桩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充电桩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建设规模: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设规模自2015年以来持续扩大,尤其是在近几年内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到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也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12月,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272.6万台。

增量情况:从增量来看,充电桩的增量也在不断增加。以2023年为例,充电桩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其中,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占比超过七成,同比上升26.6%;公共充电桩增量占比不足三成,但同比上升42.7%。

市场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充电桩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现有电池技术及整车续航性能下里程焦虑仍在,充电桩发展迫在眉睫,需求较为刚性。预计2025年国内充电桩存量市场规模或超过3000亿元。

产业链结构:充电桩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设备制造、中游建设和运营、下游服务三个环节。上游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充电桩零部件的生产,中游建设和运营主要包括充电桩的安装、调试、运维等工作,下游服务主要包括充电桩的维护、升级、数据分析等。

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充电桩市场存在多家企业竞争的情况。其中,特来电、锂元霸移动充电、国网电动等企业在充电桩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充电设备产业链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提供多种电压和电流等级的充电桩产品,满足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将充电桩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政策为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的来说,我国充电桩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结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激烈。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充电桩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高,充电桩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充电桩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4融合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前瞻

融合通信(简称RCS)是指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它涵盖了传统电信网的各类业务,如电话业务、短消息业务、会议电I...

2024年中国辅酶Q10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发展前景

辅酶Q10是一种对心脏具有重要功效的辅酶类药物,也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2-[(全-E) 3,7,11,15,19,...

2024年中国乳腺疾病预防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发展前景

乳腺疾病预防行业主要是关注女性乳腺健康的领域,其定义可以概述为:通过提供预防乳腺疾病的知识、技术、产品和服务,...

2024年进出口贸易产品行业市场供需形势及十四五发展战略 前4月货物贸易进出口13.81万亿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7%。这一增长体7...

养老机构行业发展如何? 七部门: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老年人口基数大,老2...

2024年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发展前景

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些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