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趋势预测

光纤光缆产业发展方向 光纤光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2年10月25日 ZhouXun来源:互联网 1027 65
  • 繁体

通过近两年来的光纤光缆相关招投标状况可以发现,受限于现实需要,运营商光纤光缆集采量在减少。当过剩的产能遭遇收紧的需求,行业企业唯有各显神通,通过提升竞争的强度来获得靠前的份额。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又推动产能的不断提升,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逐渐迈

过去10年,在流量需求增长以及基础网络建设共同驱动下,光纤市场获得大发展,近10年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保持15%复合增长,我国保持25%复合增长,我国光纤光缆的需求占比也从20%提升至58%。

光纤光缆产业发展方向 光纤光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全球光纤光缆市场已经好转,尤其是海外市场,在疫情刺激下,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各国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对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增长。光纤光缆集采需求量的80%以上都来自通信行业,而近年来的“光进铜退”更是助推着光纤光缆行业的向前发展。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22年1月,行业内在业/存续企业超过3.9万家,企业分布呈现一定区域集群特征,企业分布数量最多的省份分别为江苏、广东与山东。

从基本层面上来说,国内光纤光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是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光纤光缆行业逐渐掌握了光棒、光纤、光缆相关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同时材料、制造装备行业的国有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近两年来的光纤光缆相关招投标状况可以发现,受限于现实需要,运营商光纤光缆集采量在减少。当过剩的产能遭遇收紧的需求,行业企业唯有各显神通,通过提升竞争的强度来获得靠前的份额。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又推动产能的不断提升,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逐渐迈入一个往复的恶性循环。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光纤光缆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中国市场决定了全球光纤光缆价格。可以更进一步说,中国光纤企业改变了全球光纤行业的格局。以长飞、亨通、烽火、中天、富通为代表的中国光纤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光纤光缆厂商也正在进行自我转型,在做好传统光纤光缆业务的同时,也向着高价值业务方向发展。一方面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提升工艺,降低成本,例如G.654.E、特种光纤等等;另一方面,扩展领域,例如参与5G前传竞争,目前多家光纤光缆厂商,通过自研或并购的形式参与其中,并在集团、省公司层面的光模块集采中获得不错的份额。

未来几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FTTH的大规模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应用的不断实现,光纤光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本报告分析了光纤光缆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报告还对光纤光缆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光纤光缆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光纤光缆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光纤光缆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保鲜膜行业发展潜力:保鲜膜市场需求超60万吨

保鲜膜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对于保鲜膜的使用,已经涉及的生活饮食的方方面面,这导致消费者在选择保鲜膜时,更关2...

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新能源赛道 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新能源行业景气度高,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新能源赛道。颜料龙头百合花近日公告,公司拟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774...

市场调研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发展前景分析2022

生物科技市场调研“生物科学技术”简称“生物科技”,生物科技指的是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来生产有...

化肥行业市场全景调研 化肥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化肥是什么?化肥行业前景如何?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

中国住房租赁行业现状分析 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变化

我国住房租赁行业已进入品牌崛起时代,并首次以“品牌价值”为抓手全面评估租赁企业在“管”方面的能力,为金融机构在...

量子通信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及量子通信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量子通信的概念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