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2023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升温,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无人化成为发展趋势,工业自动化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以及实现智能制造的需求

2023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升温,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无人化成为发展趋势,工业自动化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以及实现智能制造的需求,工业自动化将成为未来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几年,随着国家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对我国相关领域内核心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国产化率已成为我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共识,也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不同需求,工业自动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自动生产线上单一品种生产的自动化设备的普及,第二阶段:中小批量柔性生产的计算机控制加工设备,第三阶段:适用于复杂生产调度安排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现在我们处于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智能制造系统高速渗透普及的阶段。

总体来看,工业自动化遵循从自动化到数字化、信息化,再迭代到现在的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即从早期简单的代替劳动力实现生产加工到生产加工全过程循环的整体规划和管理体系的进步。

智能化是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之一。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工厂控制系统,使生产线能够自主感知、判断和控制,提高智能化程度,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绿色化是工业自动化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发展,我国工业增加值逐年递增。从2016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45406.4亿元增长至372575.3亿元。2021年起较上年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9.1%,这为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工业零件采购平台行星减速机是一种高性能的减速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其结构紧凑,重量轻,产生的输出扭矩大,效率高等特点,使它成为工业自动化行业中的不可或缺的装置。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工业零件采购平台行星减速机主要用于机械设备、自动化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具体来说,行星减速机的应用范围包括:输送机、包装机、食品加工设备、铸造设备、纺织机、制造机床、自动化系统、自动化加工线、输送带、振动器、升降设备等。

工业零件采购平台行星减速机的优点在于其高效率、高精度、高扭矩、低噪音等特点。与其他减速装置相比,其具有更佳的逆向特性,可大幅度降低机械装置的惯性强度,从而使机械设备的响应时间更快、更准确。由于其重量轻、紧凑、结构性强且件数较少,因此对机械工艺的要求较低,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实现整个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工艺优化和产线升级也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

在选择工业零件采购平台行星减速机时,需要注意其额定扭矩、精度等方面的指标,以及其材质、保护等级等因素,以确保与其配合的设备和系统符合实际需求,并达到更高级别的精密度和效率。

未来,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主要指的是通过逻辑程序,使机械具备人的一些能力。引入柔性概念,也使其更具备兼容性。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代表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除了自动化生产之外,可以实现部分的自我操作、自主维护、自动校对上报等功能。机械自动化技术要同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拓宽其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是指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工业制造环节中,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质量,释放生产力的作业手段。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依赖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自动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作业模式,加速了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业自动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控制、管理环节,有效提高了工业企业日常运作效率以及工业生产科学性。

工业自动化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整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加工生产的趋势。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人只是间接地照管和监督机器进行生产。

工业自动化不仅出现在能源、钢铁、化工、汽车、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的制造环节,也运用在物流、仓储、商业零售乃至家庭服务等非制造环节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工业自动化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自动化软件、硬件制造商,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变频器、人机界面(HMI)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等工业自动化产品制造商;中游则是系统集成商和产品分销商,即根据下游客户的工艺需求,提供设备选型、产品销售以及将标准化产品集成为可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服务的提供商;下游则是制造装备制造商和自动化工厂投资方,以机床、电子制造设备、纺机和起重机为代表的OEM型市场,以电力、石油、市政和房地产为优表的项县型市场。

我国的工业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早期在产品的可靠性上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一些优秀厂商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逐步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并借助国内制造业升级带来的机床、电子制造设备、纺织机械、医疗设备等领域发展的契机,加快了对国外品牌的替代速度,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受了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与创新。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都为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企业也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随着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自动化将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也将极大地推动工业自动化发展。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供需状况、工业自动化发展现状、工业自动化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建议、工业自动化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工业自动化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工业自动化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工业自动化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在形式上,工业自动化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工业自动化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全景图。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3新型肥料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2023新型肥料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新型肥料行业现状,新型肥料行业前景如何?随着化肥产品的进步与农民科学2...

2023木材加工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2023木材加工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木材加工行业现状,木材加工行业前景如何?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中国木材行2...

2023智慧社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2023智慧社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智慧社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中国智慧社区目前较为集中于安防、家居2...

海洋能行业报告 海洋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6...

2023年成人教育市场投融资情况及行业发展预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付费的意愿和学历提升意识的提高,我国成人教育市场呈现出良好增长的趋势,很多职场人由于受职...

2023年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一、核技术应用定义核技术应用是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应用,又称为“同位素与辐射技术”,通称为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