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电子信息制造市场前景及展望研究报告分析2024

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前景如何?未来电子信息制造市场投资趋势怎么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编制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

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前景如何?未来电子信息制造市场投资趋势怎么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编制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

一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依托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促进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增长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优化电子整机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光伏、锂电等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

二是提升行业供给水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强前瞻性产业布局。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保障高质量产品供给。

三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重点推进集群培育提升工作。通过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

四是优化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做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工作,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企业水平。鼓励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计划,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2024年,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50吉瓦,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上下游贯通发展、协同互促的良好局面。

此外,洛阳市将持续聚焦硅抛光片、靶材、电子气体等产业发展方向,紧抓构建现代化洛阳产业体系发展机遇,促进洛阳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产业规模达600亿元,打造中西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高地。

电子信息制造市场前景及展望研究报告分析2024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九年保持第一,2021年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

其中,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全球主要的电子生产和代工企业大多数在中国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全球约80%的个人计算机、6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彩电在国内生产,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400万人,相关配套产业从业人员超千万。

随着电子信息制造的不断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改进和优化工艺和设备,不断精细化生产,实现产品技术的创新性进步,满足消费者对高配置、多功能产品的需求。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同时开发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数字终端、物联网终端等产品,实现融合、深化应用,并且重视智能技术在指纹识别、智能安全、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这将是电子信息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丶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自主创新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强自主创新发展也要从这两方面开展,自主创新力度不够的,可以探索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在投融资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引入社会和民间资本的参与,放松行业壁垒和准入门槛。

一方面积极进行自我创新,占据新产品的研发与制造阵地,迈向产业价值高端;

另一方面要整合创新资源,集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所长,辅以消化吸收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资源,加快产業集群升级,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突破,最终建成从单一加工到拥有研发、设计、制造等多环节的产业链。

二丶电子信息制造市场投资分析

2023年1-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21万亿元,同比下降3.5%,较1-7月份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营业成本8.06万亿元,同比下降3%;实现利润总额3547亿元,同比下降20.6%,较1-7月份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较1-7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

1-8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7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1.7个百分点。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研究报告》分析: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在互联网、通信服务、设备与终端产品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呈跃升态势,具备了跨越发展的条件,但也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以及国内要素禀赋深刻变化、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的严峻挑战,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紧迫艰巨。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我国已形成的局部技术优势将面临新的挑战。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信息产业价值制高点,在大力构建信息经济新优势的同时,积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工业化进程,争取未来全球高端产业发展主导权。

2023年1-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8%,降幅较1-7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降幅深3.4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

据海关统计,1-8月份,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9268万台,同比下降21.7%;出口手机4.78亿台,同比下降10.9%;出口集成电路1756亿个,同比下降6.2%。

随着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且拥有巨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全球主要的电子品牌商纷纷进入中国,将越来越多的产能转移到国内,也直接导致EMS业务量的增加,为国内EMS公司进入国际品牌商的供应链提供了发展契机。

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九年保持第一;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

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来看:

一是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场的产业供给政策和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路径,促进同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与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空间集聚,实现集聚化发展。

二是应当持续出台一系列的产业配套和相关扶持政策,可以在“十四五”时期出台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发挥产业和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决策性作用。

三是可以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强国领导小组,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的统筹协调,以及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丶电子信息制造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电子信息制造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但是在一些电子信息制造细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我国要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中实现攀升,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全球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的国际对话与合作机制。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建设的机遇,加强与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沿线国家的交流,拓宽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渠道,探索共同发展和协调推进机制。

密切跟踪世界各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商业模式、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化的部署、新业务的应用与推广进展情况,积极参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资源、政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公司资深研究团队对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分析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投资价值,同时提出电子信息制造行业投资策略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电子信息制造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

据了解,该行业发展空间极大,未来电子信息制造市场现状如何呢?请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华为中国销量已超越苹果 预测这一趋势将延续到2024年

华为中国销量已超越苹果 预测这一趋势将延续到2024年10月16 日,彭博社分析师研究表明,苹果最新款的iPhone15系列手...

四川省民营医疗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欲了解更多中国民营医院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民营医院市场深度4...

我国社会化媒体呈现井喷式增长 2023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急剧崛起,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行业发展逐渐向技术主导演进,行业...

辣条消费者以女性为主进一步助推其市场的增长 2023年中国辣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辣条产业链的上游包括面粉、小麦粉、大豆油等,下游渠道包含小型杂货店等传统渠道、商超等现代渠道以及电商渠道等等。...

减肥药行业投资指引:减肥需求日益增加潜在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增加趋势来看,减肥药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肥胖...

2023防爆电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防爆电机是一种可以在易燃易爆厂所使用的一种电机,运行时不产生电火花。防爆电机主要用于煤矿、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