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深度分析

淡水珍珠行业分析 淡水珍珠市场发展现状

  • 2022年3月31日 ZhouJiaLiang来源:互联网 840 51
  • 繁体

目前,全球海水珍珠主要为产自日本的Akoya,产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地的南洋珠以及产自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黑珍珠,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产地国,产量约占全球的95%。

目前中国珍珠养殖分为两种,一种是淡水养殖,另一种是海水养殖。其中,淡水养殖珍珠在中国起步较早,在宋代就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鼓励淡水珍珠养殖产业的发展,我国淡水珍珠养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而海水珍珠养殖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

淡水珍珠行业分析 淡水珍珠市场发展现状

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最严格的水污染防治十条环保制度,淡水珍珠养殖成为多地环境生态治理的首选,遭遇史上最严环保禁养令,有的限期退出,有的强制拆除,有的规定淡水珍珠养殖只减不增、只出不进,有的甚至采取了“一刀切”全面禁养。这些政令的出台,导致我国淡水珍珠养殖面积和产量断崖式锐减。

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将进一步推动淡水珍珠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天然水域淡水珍珠养殖逐步规范,养殖面积和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中国珍珠养殖产量为456.5吨,同比下降25.4%;其中淡水珍珠养殖产量为454.4吨。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是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主产区,2020年淡水珍珠养殖产量分别为171.79吨、210吨、54吨和17.96吨,占比分别为37.81%、46.22%、11.89%、3.95%。

目前,全球海水珍珠主要为产自日本的Akoya,产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地的南洋珠以及产自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黑珍珠,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产地国,产量约占全球的95%。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淡水珍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淡水珍珠是我国少数几种能在国际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出口产品。我国每年出口淡水珍珠400~500吨,占国际市场淡水珍珠产量的90%以上,但是2012年以来我国珍珠淡水养殖产量逐年下降。中国淡水珍珠资源丰富,淡水养殖珍珠产业正在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我国目前的珍珠市场格局基本是由具有一定规模的5个产地中心市场、4个销地综合中心市场和1个出口贸易中心形成,伴随着这些大规模的中心市场周边,还分布着无数个小型的、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珍珠集贸市场、珍珠商店和珠宝玉石首饰商店,这些个体商户的加盟,也为推动珍珠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5个产地中心市场中,淡水珍珠市场占有两席,分别是浙江诸暨山下湖和江苏渭塘的淡水珍珠中心市场。海水珍珠市场占有三席,分别是海南海口、广东湛江和广西北海的中心市场。产地中心市场是由珍珠产地的具备一定实力的珍珠养殖大户和珍珠企业集聚化合作发展起来,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市场中心。

想要了解更多淡水珍珠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淡水珍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2年收藏玩具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收藏玩具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收藏玩具诞生于海外,既能够用来收集和收藏,其含义又远远超越本身,能够唤醒大...

2022HVAC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2HVAC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暖通是建筑设备中工种的一个分类的名称,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

投资8000亿!水利基建全面发力 水利建设行业前景及趋势分析

投资8000亿!水利基建全面发力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安全工程。今年再开工...

东航空难调查接近尾声 保险理赔该如何进行 保险行业发展趋势

民航局:将在事发30天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31日举行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

智能玻璃市场调研 2022智能玻璃行业前景及现状浅析

国内智能玻璃行业前景及现状发展如何?智能玻璃可以证明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些产品可以防止夏季过度吸收阳光2...

2022年散射通信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分析

散射通信设备投资前景、散射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如何?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散射通信5...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