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改善环境效率,益于海洋低碳经济稳健发展,开发海洋新能源替代传统高耗能能源已成为迫切需要。由于海洋能地域性强、能量密度低,海洋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设备建造、维护成本高,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要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还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勘探投入比例不断提升,以寻找中大型油气田为主线,聚焦风险勘探和领域勘探,推进油气新发现和储量增长。2022年,全球海上钻井工作量中,近40%来自中国海域。同时,先后获得7个油气新发现,评价了20个含油气构造,实现了海上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上油气资源,海洋低碳能源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以及海上风能、海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海洋低碳能源的范畴,可以为能源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供有效助力。
新形势下,海洋能源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海上油气生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增长极。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表示,海洋能源将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长期内,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将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有力保障我国油气安全。
尽管我国海洋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内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但总体上开发程度仍相对较低,未来还有更大的开发空间。
海洋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改善环境效率,益于海洋低碳经济稳健发展,开发海洋新能源替代传统高耗能能源已成为迫切需要。由于海洋能地域性强、能量密度低,海洋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设备建造、维护成本高,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要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还需要依靠科技的创新以及产业技术的进步。
一般而言,海洋新能源产业与传统产业都属于一般化产业,两者存在着相似点,同时又具备产业异质性。海洋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与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相比,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①海洋新能源产业具有海洋地域属性。海洋新能源产业隶属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以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不同的海洋可利用能源。海洋新能源最终的成果转化阶段需在海上进行试验,因此海洋新能源研究地点几乎都属于沿海地带区域,地域可供选择范围较小;而传统产业面对地域限定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不同的地区都有相应的制造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GDP上升。
②海洋新能源产业技术起步相对于传统产业较晚,发展力度小,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少数国家。目前我国发展海洋新能源重点在于产业加强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扩散,重点实验室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而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处在相对成熟产业,产业主体经过较长的发展和完善,行业共性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发展关键技术是当下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焦点。
③海洋新能源产业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开发技术不成熟性,再加上缺乏资金和高新技术人才,致使海洋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停滞不前。传统产业因其发展时间长、技术成熟、产业市场发展较规范,早已进入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与产品价值链。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分类方面,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界定,主要争议是海上风能、海上光伏以及海洋生物质能是否应被归为海洋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狭义的观点将"海洋可再生能源"等同于"海洋能",认为其是以海水为基本载体、依附于海水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
广义的观点则把海上风能、海上光伏等也纳入到"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范畴,认为"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除了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之外,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光伏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8年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报告》分析: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增强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和着力提高质量效率三大目标。其中,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
2022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4.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煤炭消费量增长4.3%,原油消费量下降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1.2%,电力消费量增长3.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0.4个百分点。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报告在总结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海洋新能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新能源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8年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4-2028年中国海洋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报告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分类方面,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界定,主要争议是海上风能、海上光伏以及海洋生物质能是否应被归为海洋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狭义的观点将"海洋可再...
查看详情
两部门: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1月4日,应急管理部和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
随着生产的发展,节能和环保工作的深入进行,无论是在工业还是民用领域,采用热电联产是经济合理的利用能源、节约能源...
拍卖行业信息化管理及互联网业务实践水平跃升的重要机遇期。受疫情影响,拍卖行业协会及多数拍卖企业将开展互联网拍卖...
柔性树脂的发展前景较好,因为它们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柔性树...
顺丁橡胶(BR)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的顺式1,4-结构占主导地位,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和耐寒性,是汽...
信托(Trust)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2...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