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华龙一号”项目,中广核与产业链5400多家企业联合攻关,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创新应用了70多项施工新工艺、新工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链的韧性和实力,基本具备了支撑核电批量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供货能力。
核力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全球范围内,核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尤其在一些能源需求大、化石燃料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核能发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核能发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下,核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未来,核能发电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核力发电行业市场分析
核能发电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核能发电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未来,行业需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核能发电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一些能源需求大、化石燃料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核能发电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支柱。
总的来说,核能发电行业在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究竟怎么样?
采用177组堆芯燃料组件、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等多项设计特征,研发和设计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得的奖项及专利达580余项;反应堆堆芯功率较国内二代核电机组提升了约9%,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设备国产化率已突破90%。
“随着近年来核电项目核准加速,我国核电发展进入新周期。‘华龙一号’作为三代核电机组主力机型将迎来建设高峰,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主任徐晓冬称。
我国西部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25日投产发电。目前中广核共有9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同时在建。其中,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刚于11月12日顺利完成热态功能试验,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投产。此外,由中广核全面参与项目建设的华能集团所属山东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项目1、2号机组也将采用中广核“华龙一号”技术。
依托“华龙一号”项目,中广核与产业链5400多家企业联合攻关,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创新应用了70多项施工新工艺、新工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链的韧性和实力,基本具备了支撑核电批量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供货能力。
“通过数字化系统与智能化产线深度融合,我们的叶片加工无人车间能够实现24小时无人干预连续加工,毫秒级精准定位,40秒内智慧供料,加工精度达0.03毫米,质量合格率达99%,人均效率提升650%。”
到2050年,建成聚变能原型电站
2023年8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设施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标志着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同年12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ITER总部签署协议,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球科学家集智攻关,彰显科技大国的担当。
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也将推动人类攻克可控聚变能的科技难题。近期,中国将要完成对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设施的升级,开展大量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研究;未来几年,中国将完成对中国环流器二号M设施(HL-2M)的升级,并重点开展高功率条件下的边界等离子体物理,特别是探索未来示范堆高功率、高热负荷、强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条件下,粒子、热流、氦灰的有效排除方法和手段。2035年前,中国将建设、运行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开展稳态、高效、安全聚变堆科学研究;到2050年,建成聚变能原型电站,探索聚变能电站的工程、安全、经济性。
核能利用需要从发电逐步拓展到供热、供汽、海水淡化、制氢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建装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未来我国的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核能利用将扮演多重角色,核技术应用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测算,按照单个核电站每期2台机组约250万千瓦以及三代机组约1.8万元/千瓦的单位造价预估,每一期工程将拉动约450亿元的项目投资额。除了在建的19台机组合计2091万千瓦外,目前还有28台机组待核准或已开展前期工作,投资预算金额合计超过5000亿元;其他52台沿海厂址可建机组投资预算金额合计超过1万亿元。
后疫情时代,俄乌冲突等 " 黑天鹅 " 事件接踵而至,加剧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世界各国纷纷重新思考能源安全战略,更加关注能源的多样性及自主可控的能源供应。而核能因具备高效、低碳、稳定等优势,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发展核能又重新成为了许多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
2021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系我国多年来首次采用 " 积极 " 的表述明确提及核电。
十四五以来核电政策转向积极,加速趋势明显。" 十四五 " 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有序的发展沿海三代核电建设;2022 年发布的《" 十四五 "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再次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要求到 2025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相比 2022 年末的 5563 万千瓦增长 25.8%。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3》蓝皮书,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 54 台,总装机容量 5682 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2022 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2.2%,发电量为 4177.8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4.7%,核能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 ( 2020 ) 》中预测,到 2035 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 2 亿千瓦。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我国核电核准节奏进入常态化加速期背景下,未来核电市场规模在量价齐升的驱动下有望持续高增,预计 2024 年国内核电行业新开工投资规模将达到 1890 亿元,总投资规模将接近 4000 亿元,核电累计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 5.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中研网撰写的核力发电行业报告对中国核力发电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同时揭示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想了解关于更多核力发电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4-2029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研普华的整份研究报告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中研普华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查看详情
智慧供暖行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
汽车4S店是指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体的汽车销售企业,其全称为汽车销售服务4S店(Automobile ...
移动银行一般指手机银行。手机银行是指银行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使客户能够在此终端上使用银行服务的渠道模式。随着通信...
一、园林景观行业现状园林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创造性的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缩影。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它最早...
眼科OCT设备是目前图像清晰度较高的眼底病诊断设备,是继眼科放射诊断,超声诊断,血管造影诊断后又一全新的影像学诊1...
微信扫一扫